今天是世界电信日。半个多月后,中国也将迎来5G牌照发放三周年。
回顾3年来,中国在5G网络建设、5G手机出货量、5G用户数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无法回避的是,5G要进一步普及,依然有着种种挑战。
在网络覆盖上,广大农村地区会是接下来的难点;在5G手机出货量上,今年一季度不升反降;在5G应用上,杀手级的应用依然欠缺。
对于杀手级应用的缺失,三大运营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5G视频彩铃、5G消息、5G新通话,几乎所有的运营商ToC服务都在迎来新一轮升级。只不过,从服务的推出,到大规模商用,依然有着亟待跨越的鸿沟。
来到3年的时间点,中国5G的普及正在走入深水区。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中国累计建成开通155.9万个5G基站,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和县城城区。
在此背景下,运营商已经开始放慢5G投资的脚步。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日前在2021年业绩会上表示,2020年—2022年是5G投资建设高峰期,2022年也是中国移动5G投资高峰期的最后一年。从2023年开始,若没有其他重大事项,公司的资本开支会逐步下降。
从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确实如此。
2020年,中国移动5G资本开支为1025亿元;2021年小幅增长至1140亿元;而2022年则预计小幅降至约1100亿元。“从明年开始5G投资不再增长,并且会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杨杰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5G网络要实现全国覆盖,还有重要的一环:农村。从面积和人口上来说,农村的规模都远大于城市。
今年,运营商将5G网络建设的重点也在转向农村。杨杰此前曾表示,将确保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国乡镇以上5G连续覆盖,以及重要园区、热点区域、发达农村的有效覆盖;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正在将5G共建共享覆盖至县城和发达乡镇。
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来说,在农村的5G共建共享也能够极大的降低投资成本。今年1月双方披露的数据是,累计节省网络建设投资超过2100亿元,每年节约网络运营成本200亿元。
从中国移动来说,其与中国广电在700MHz 5G网络上的共建共享,也将在农村市场覆盖上发挥极大的作用。700MHz频段5G网络具有覆盖广、穿透强、上行能力强的特点,适合广域覆盖。
据悉,中国移动通过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2021年建设了20万个700MHz 5G基站,今年计划再建设28万个700MHz 5G基站。届时,700MHz 5G网络也将实现全国覆盖。
不过让外界焦急的是,中国广电虽然也拿到了5G牌照,成为新晋的第四大运营商,但却迟迟没有放号。未来中国广电能否打破当前的市场格局,仍是未知数。
就在昨天,信通院刚刚公布了3月国内手机市场数据。
数据显示,2022年3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146.0万部,同比下降40.5%。其中5G手机出货量1618.5万部,同比下降41.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4%。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连续三个月5G手机出货量以及占比出现下降。今年2月和3月,占比均跌破了80%。
惨淡的数据之下,“4G手机反弹”、“5G手机没用”等说法纷至沓来。
新浪科技此前曾撰文分析过,同期对比之下4G手机出货量并没有出现同比大幅反弹。5G手机出货量占比下降,与疫情对消费能力的影响、华为转向4G手机、以及其它厂商入门级4G产品仍存需求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5G手机要实现进一步普及,与运营商接下来的网络建设,以及5G套餐价格等也密切相关。
一方面,随着运营商在农村进行大规模的5G覆盖,仍然会存在着一些中低端4G手机用户向5G换机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前的5G套餐价格,对于农村市场消费人群来说,依旧处于高位。
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好不容易依靠5G实现了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的止跌回升,要让他们在5G套餐上大幅降价,无疑十分艰难,对于收回这几年的5G投资成本也相当不利。
而这对于使用700MHz建网的第四大运营商中国广电,农村市场或许是一个可能弯道超车的机会。
除了网络和终端之外,应用也是推进5G普及的重要一环,但也是当前5G发展中最大的痛点。
在已经使用了5G手机和5G套餐的用户当中,很难感受到与4G有太大的差别,可能是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体验。
运营商们也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5G视频彩铃、5G消息、5G新通话,三大运营商在不遗余力的将4G时代的通信产品进行升级,以给5G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不过这个过程并不完全顺利。
5G视频彩铃是目前这三个产品中用户量最大的,三家运营商的5G视频彩铃用户已经高达数亿。但今年3月,却因为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的炮轰而走上风尖浪口。5G视频彩铃,在相关用户体验上,还有众多痛点需要解决。
5G消息可谓是三大运营商5G服务中受到关注度最高的,一度被认为是向微信发起挑战。但由于涉及到与手机厂商的入口利益之争,以及三大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商用进程不算特别理想。
而今年4月推出的5G新通话,则成为了新的明星5G产品。
先是中国移动在4月12日宣布推出5G新通话,随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于4月26日联合宣布实现5G新通话互联互通,三大运营商之间在5G新通话上明争暗战。
从消费者端来说,5G新通话实现了无需下载App、原生通讯录直接高清视频通话的体验,同时不耗费流量、优先扣除套餐内通话分钟数,这相比5G消息的资费来说,更具吸引力。
在5G新通话发布之后,一位通信行业人士更是直言,这才是运营商真正能对标微信的产品。
5G新通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挑战。从用户使用习惯上来说,微信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已经成为全民使用的功能。要改变数亿用户的使用习惯,不是一件易事。
不过至少,在提供差异化的5G应用上,运营商们已经在一步一步尝试。至于成功与否,等待市场验证。
媒体报道
搜狐 钛媒体 网易新闻 搜狐 IT 之家 搜狐 IT 之家 投中网 搜狐 搜狐 搜狐 搜狐 搜狐 搜狐 快科技 搜狐 搜狐 搜狐 搜狐 TechWeb 搜狐 搜狐 搜狐 搜狐 搜狐 搜狐 快科技
相关事件
- 5G商用三年,运营商陷入“效益背反”陷阱 2022-05-17
- 华为P50 Pro“5G通信壳”正式发布:支持双模5G,售价799元 2022-05-16
- 中金公司:5G落地及人工智能发展 AIoT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1-12-29
- 为何要发展5G+工业互联网 工信部官方作解析 2021-08-22
- 墨西哥智库文章:美在拉美围堵中国5G技术难奏效 2021-08-10
本文转自: https://readhub.cn/topic/8g5vsBqNHuI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