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看的书比去年多,但是和今年看了100+本的关山老师比起来还是差距巨大。
2.今年看的书整体质量不错,但总体还是以小说为主。
3.读书这事儿很自我,我觉得好看的可能你觉得垃圾,你觉得是佳作可能他觉得很差劲,这都没有问题。
4.看不下去的时候就不要看了,有些书可能就现在不适合,有些可能不同的年龄不同阅历,下次看就没准一鼓作气还意犹未尽。
5.不要去和关山老师比看书,她上半年写了阅读清单,年前应该会有一篇下半年的。(放链接)
6.书还是不要一次性买太多,不然看了几本以后又买了其他的就看其他的去了,剩下的在书架上一直没开封。
推荐一些今年看的觉得很不错的书,排名不分先后。1.《19年间谋杀小叙》那多
曾经的悬疑小说家那多,在我高中时候就钟情于他的“悬疑手记系列”,这是他第一本推理罪案小说,足够让他跻身国内一流推理小说家行列,而在对于文字的驾驭上更是甩那些公安系统出身的作家十条街,质量上乘的国产推理佳作。
2.《13·67》陈浩基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香港推理作家陈浩基代表作,这是属于香港也只能属于香港的推理作品,我愿称之为华文推理天花板。可惜的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简体中文版本面市,竖版的阅读确实影响速度。
(13·67内地没得卖)
3.《1984》《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奥威尔的代表作,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推荐。我只好奇,1984会不会在我有生之年成为禁书。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4.《文城》余华等余华的小说就和等姜文的电影、五月天的专辑一样,一等就是好多年。没有很惊艳,但还是熟悉的味道,比《第七天》好太多了。
5.《白鹿原》陈忠实学生时代没有看完的大部头名著。这次是一鼓作气还意犹未尽,后搭配评价最高的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一次饕餮盛宴。可惜陕西人艺的这一版话剧今年正式封箱了,庆幸赶了个末班车。
6.《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马亲王的纪实类作品,通过历史上的小事件来解剖一个帝国的制度。据亲王说写这本书添置了太多的明朝历史资料,遂又写了部明朝背景的小说《两京十五日》,尚未拜读,按下不表。
7.《消失的13级台阶》高野和明21世纪初的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过了20年在内地出版。但是好的作品就是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关于死刑的讨论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
8.《尘埃落定》阿来1988年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记得学生时代到底有没有读过了。反正,两个字,“好看!”
9.《纽约客》白先勇白先勇先生真是让人越来越喜欢。“纽约客”和“台北人”凑成一副对子,还是短篇集,全书时间线跨越几十年,也是白先生创作立场的跨越。
10.《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因为朋友圈一篇《竹峰寺》立马下单,一晚看完。虽然陈春成一个90后被文学界指摘说文字太老成,欠缺活力,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这本小说集。
11.《犹大之窗》《三口棺材》约翰·迪克森·卡尔约翰·迪克森·卡尔,推理小说界的密室之王,如果你看过《唐人街探案》,那就肯定在里面听到过这个名字
12.《床下的旅行箱》巫昂诗人、作家巫昂的首部推理小说。一部披着推理小说外衣的严肃文学,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国内任何警探、侦探的文学形象。如果说香港是中国的“杯户”,那么重庆大厦就是“米花町”。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