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也是我在三本呆着的第三年了,一直想着给三年来的大学校园学习来一点总结,最近正好也算是有点小闲时间,就随笔写一点吧。
正文
一流的大学抓学习,三流的大学抓纪律,一所好的大学会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材,而大部分普通的大学仅仅是希望学生不犯事度过四年,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只能起到一个非常有限的作用。
相比于有趣、充满幽默的课堂,没有人喜欢在枯燥无聊的课堂上课。一所普通的双非大学,往往并不能获取到很好的教学资源,而民办能获取到的教学资源更是少的可怜。
可惜的是,哪怕三本花重金请来的华师大毕业的老师,大部分老师以及教授缺少经验(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选择来三本教书),很少有这种功底来掌控整个课堂,不能得到学生的首肯,学生听不懂自然也就放弃了。老师也没多少成就感,最后课程尽是开课了,但是也徒劳无益的窘境在这类学校屡见不鲜。
这种课程我觉得用无用功来形容最为合适,因为学生在这些课程里面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就算是专业课,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老师来引导,很有可能一开始就让学生集体劝退,开了这门课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S专业一直追求的是实战开发,对于亲自上场干活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现在大学里很多教材都是学校自编的,质量真的很糟糕,一些教材里面纯理论,丝毫不讲究真正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素养的实践的也比比皆是。
同参考一些国内外好的大学的课后作业,都以引导学生去尝试性写自创排序算法,计算一些概率为主,引导他们去真正了解计算机语言算法的魅力所在,为后面的数据结构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大部分学校就是一个实验报告的Word,作业也都是如何将变量值进行互换、使用for循环进行冒泡排序的练习,且代码直接丢在PPT上,学生直接把代码复制粘贴就算完成任务。
这样的后果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被这种枯燥、甚至有些无聊的课程所劝退,实验报告也不想自己动手抄一下,直接拿别人的改个名字就行。现在学校把问题都归咎到学生头上,认为学生素质、纪律差,上课玩手机、逃课,所以狠抓晚归、狠抓考勤率,却并不能改善老师的上课质量(准确说是想要关心了也没有用,因为学校的档次决定了学校老师层的眼界水平,没有一个懂行的Leader,也不知道怎么给所有的授课老师一个良好的教学大纲),学生是乖乖上课了,但是去了也只能是玩玩,老师和学生并不在一个世界里,如果说学生占了一部分责任的话,老师也难逃其咎。
我C语言是在大一上的,那个时候的学生至少还带了那么一些高三的认真学习的精神,但是没过几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放弃了,没有人想要挂科,但是如果老师不能用一种通俗易懂,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角度下去授课,整个课程也就只能少数人(有编程基础的学生)听懂,而且也没多少营养,语法这种东西,在实践中自然就会了,不需要单独拎出来讲,以实战为契子,通过老师半辅助来让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是最佳的,学生会有成就感,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其实C语言本来就不适合在大一教,现在的学校授课逻辑很奇怪,先计算机语言语法后慢慢把框架补回来,把最应该放在最后教的东西在大一新生都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就给教掉了。接触CS专业,应该先教授给学生未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在未来慢慢确定自己的CS主修方向(软件开发?Web前后端全栈开发?Java工程师?网络安全方向?等云云),特别是怎么学好这个专业(学习方法),很可惜这些都没有。
就算大一要学语言,Python是最适合的,因为它结构清晰(缩进决定层次),是最容易新人上手的语言之一,搞笑的是,我们大三还在学Python,这个难道不应该早就应该在大一教了吗?要实现一样功能,主要在算法和逻辑构思,语言只是实现目的的工具,为什么要选择一个非常难懂抽象的语言来入手呢?
这些都使得哪怕认真学完了大学课程的所有内容都很在真实就业上找到满意的工作,因为它们之间割裂太明显了,很多情况下,如果真的要学好CS,还是得依靠自学,这也是目前公认的CS学生尴尬处境。
结语
现在受到COVID-19的疫情影响,学校变得更加闭塞,一些高校乘机借此大幅度限制学生的出校活动的次数和时间,甚至干脆禁止学生出校,让学生只能待在学校里面好加大学校内的消费,以养活学校的食堂,它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创办大学的初衷,只是把学生当作收割钱财的韭菜罢了。
本文转自: https://leo.moe/daily/university-3-years.html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