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主义》作者 格雷戈·麦吉沃恩。整本书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轻松状态/轻松行动/轻松结果。
作者是一位拥有四个孩子对父亲,家庭对他来说很重要。他之前因为过度努力工作,给身体带来了负面影响。因而写了一本《精要主义》,是想摒弃琐碎,直抵精要。后来又因为女儿生病,生活再起波澜,于是写了本书《轻松主义》。并且在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开办了“设计你的精要人生”课程。这门课的唯一目的是给学生们打造一个空间,用以设计他们的人生。每星期,学生们都自觉关掉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让自己的头脑开足马力地思考,练习经过深思熟虑后,将醉经要的少数从众多数好东西中识别和区分出来。
轻松状态:在对的地方做对的事情。
“不只要做正确的事,更要正确的做事。永远选择最省力的路径,让关键的事变得容易做,帮助人们轻松取得更多成就。”
释怀,雇佣“感恩”解雇“抱怨”。当你专注于你所缺乏的,你会失去你所拥有的。当你专注于你所拥有的,你会得到你所缺乏的。我的孩子是体育生,除了学校的学习,还要参加体育锻炼。在学校实施双减政策后,孩子每天在学校就能完成大部分作业,回家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对于孩子而言,生活是快乐的。对我而已,孩子身体得到锻炼,学习也没有什么压力,我很感恩现在的教育制度。学习是很重要,但是问题不是家长觉得学习很重要,而是要他自己觉得,他的学习很重要。学习是让他自己学到知识,可以通过知识来构建世界观、价值观。让他自己能够有主观判断能力。学习知识对他来说应该是一种补充,一种求知与渴望,是拥有一双展望世界的眼睛,他学到的东西越多,他涉及的领域就会越多,才能从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也能更早的找到人生的方向,为未来做规划。同时我也想尽量给他一个没有压力的童年。我总是在培养他的独立性,判断能力。让他自己去交朋友,并将一些关于他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决定,并且尊重他的决定。让他自己尝试,如果失败,需要自己去承担后果。如果成功,让他自己感受胜利的喜悦。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他总能找到自己的路。
轻松行动:用理性的方式把事情做对。
书中提到一个案例:英国和挪威各有一支队伍要出发去南极,两支科学家队伍面临一场极地之争。他们在几天内相继出发,是一场两千四百多米的赛跑,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在两队出行的时候,他的计划是完全不同的。英国队的计划是天气好的时候走到精疲力尽,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在原地休息。而另一边则不一样,挪威队是定期行走,不管天气好与不好,他们都只前行24km。他们不多走也不少走,最后一段也不例外。所以不管下雨还是晴天,他们都不超过24km。挪威队坚持要充分休息,并且在前进途中保持稳定的节奏。相反另一队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允许他们的队伍休息,而在天气转暖的时候命令队员进行“非人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挪威的队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而英国的队伍失败了。此次的南极点之争,罗兰·亨利福德写了一部引人入胜的著作,正如他书中所写那样,设定一个稳定、一致、可持续的行进节奏,最终让挪威人的队伍“不需要特别的付出”,便能抵达目的地。
习惯是一件很强大的事情。只要设定好上限和下限,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会给自己的健康,学习,带来巨大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找到轻松的节奏,没有比设定一个上限更好的方法,否则你只会高开低走,慢则稳,稳则快。在做事的过程中要设定合理的进度范围,并按照这个范围执行,坚持就是胜利,这也是我一直相信的事。
轻松成果:用杠杆效应和自动化获得复利。
“学习,掌握事物的基本原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碰到事情的时候,都喜欢去深挖,至少要挖到我自己了解的地步。例如公司最近对接美团圈圈的系统,要让他们分销产品。美团圈圈派来对接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位新人,连自己公司的系统都不太会操作。一个产品,搞了很久都没有做好。我虽然没有用过他们公司的系统,但是系统上产品,报错的原因多半是文字过长,或者有禁用的文字。或者是图片尺寸问题,需要修改大小和压缩尺寸。再或者是有些隐藏的必填项没有写。当我按照要求重新做了一个产品,2分钟就搞定了。一理通,百理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方法只能产生线性成果。如果追求的是复利成果,我们就必须研究其原理。只有让孩子掌握一套自己的学习方式。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日程安排,培养适合自己作息和喜好的良好习惯,才能收货复利的成果。学习别人已经掌握得最好的知识,把没人做的事情做好,其价值大于把别人都在做的事情做精。
“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jt2aR3J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