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蒂芬·柯维 ,译者高新勇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思维导图】
只截图一部分,具体可看另一条笔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思维导图
【目的】(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但听书名总以为是成功学的或者鸡汤类书籍,后来无意中了解到史蒂芬·柯维博士,知道他是一个思想通透,坚守原则,善良诚信的人,而且很多书中也会提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以放下有色眼镜,重新认真阅读这本书。希望能给自己一些人生指引与启示,如果过上高效能的一生。
【梗概】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史蒂芬·柯维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法历练以及融合自然法则所写的一本关于个人效能提升的书籍。书中囊括了七个习惯模型,涵盖个人领域成功和社会领域成功两大部分。其中个人领域的成功习惯包括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公众领域的成功需要依赖的习惯为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另外“不断更新”贯穿始终,帮助个人从依赖期进入独立期再进入互赖期。
【评价】
书的封面上写着一句很高的评价:在美国,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它是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军队官兵装备书,足见其影响力。在读的过程中,其实需要一些耐心:1、许多地方在说理,很像一本教科书;2、书中一些普世的智慧,可能人需要有了一定阅历方能理解的更为透彻,更能体会其中奥妙。个人的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给我的感触比较深,到后面社会层次的三个习惯就没有太多感触,估计要到工作后能更好的使用起来,所以这本书可以常放床头,时读时新。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多读几次的好书。
【启示】
-
或许这七个习惯我们大多数都知道,然而却不想柯维博士理解的那么深刻,他用精炼的语言让我们再一次知道这些类似“自然法则”的习惯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我们去应对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痛苦和迷惑。所以,关键就是记住理解及运用。
-
积极主动、双赢思维方面,自己以前总是不喜欢争争抢抢,过着所谓的“佛系”生活,然而,在不损害别人或者社会的利益下,积极主动的人往往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毕竟机会摆在那里,如果你不积极主动的抓住它,它只能跑掉;而在没有机会时,积极主动的人能够去创造机会,如此“吸引力法则”也更能发挥它的威力。另外,积极主动还强调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负责。践行这个原则比较好的,像刘媛媛、徐红,他们目标清晰,全力去做,她们自己却说“爱折腾”。
小到学校里的奖励申请,评奖评优;大到毕业找工作,积极主动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会时时利用此原则检视自己。
-
以终为始教导我们利用想象力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使命和方向,而要事第一则帮助我们排清干扰,专心处理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同时也是与我们的个人使命宣言相一致的事情。人生中诱惑很多,如果不加以管理,自己可能就在蹉跎岁月,被事务推着走,却与自己的人生地图背道而驰,越来越远。具体安排可见周计划表
-
双赢思维,对比以前,自己总是处于一种低自尊的“委曲求全”或者“舍己为人”的状态,即输/赢模式,这样并不能长久的维持合作,因为我内心肯定还是处于一种积怨的状态。所以,以后和朋友合作时,尝试双赢模式,不行就取消交易。
-
知彼解己,移情倾听,先理解别人,再倾诉自己;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出第三种更好的办法。
【重点】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 ,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识,同时以由内而外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
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摆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瑶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理防备,坦然交谈,双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出第三种更好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5),也不仅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2)。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成像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路。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通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行动计划】
-
以后为人处世,积极主动的践行书中的七个习惯。事务很多时,常常阅读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然后按周根据角色来安排事务。不委屈自己,创造第三种选择,在知彼解己的状态下创造双赢的局面。
【摘录】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gKeN0J9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