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硅谷银行倒闭」的消息不断发酵。
一方面,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发生的最大一起银行倒闭事件。
另一方面,它的倒闭速度也刷新记录,仅仅耗时2天,美国政府部门就宣布出手接管。
不少小伙伴担心会不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给咱们的投资和生活带来影响,今天在咨询过程中也有聊到这个话题。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聊一聊。
01
作为一名私人银行的私人财富顾问,今天我们就从银行的角度聊一聊,关于银行业的运营那些事儿。
银行赚钱主要靠「息差」——
比如存钱时,我们得到银行支付的1%利率;
银行拿到钱之后,转手放给企业。
假设利率是5%,银行就从能从中获得4%的收益(当然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息差,这里有夸张成分)。
除了放贷,银行还可以买高收益的债券,做做资产配置。
这种模式有个风险点,就是害怕「挤兑」,发生储户集体取钱的情况。
因为银行是通过借短期的钱、投资长期资产,来实现更高收益的。
手头的流动资金很有限。
一旦提款的人变多,银行无力支付,将不得不抛售手里的资产、或者倒闭破产。
02
硅谷银行的倒闭,就是存款和投资都出了问题。
它是一家成立超过40年的老店,主打给科创企业放贷,服务过的企业包括推特、脸书。
通过简化放贷流程,还吸引了不少业内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开户。
有了风投大佬的加持,它可以和初创企业谈条件,比如让小公司无息存款,压低成本。
图源:中金研究所
值得一提的是,无息的活期存款,占到硅谷银行存款总量的一半。
尽管它没有个人零售业务,但依靠投资机构、初创企业以及这些公司高管的资金,硅谷银行的资产规模仍然有2000亿美元,排名美国第16位。
2020年以来,美国货币超级宽松,资金就涌入创投圈,顺带把钱存到硅谷银行。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硅谷银行的存款就翻了一倍多(760亿→1900亿)。
资金只是躺在账户里,几乎没有收益。
于是,硅谷银行开启买买买模式,将一半的资金(1000亿美元)投向长期固收资产(1-5年期美债和10年期以上的MBS),收益率大约是1.5%,想着能多赚一点。
低利率时代,「借短投长」的操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硅谷银行的股价一度从200涨到700。
图源:雪球
03
然而,随着美联储急速加息,形势急转直下。
一方面,存款压力上升。
22年,美元存款利率从0.25%一路加到了4.75%,银行揽储的成本变高。
加上投资环境变差,初创企业融资速度放缓,只能从银行提取现金维持生存。
硅谷银行的存款自去年3月起,一直是净流出状态,全年存款总额下降160亿美元。
另一方面,投资损失惨重。
利率上涨,债券会下跌。
毕竟无风险利率都有4.5%,1.5%利率的债券只有通过价格「打折」,才能增加吸引力。
硅谷银行去年的财报显示,它的投资「浮亏」损失高达152亿。
其实,只是浮亏的话,资产价格还有涨回来的希望。
但取钱的人太多,硅谷银行的现金不够,等不及了。
于是,公司做了两件事——
一是变卖资产,直接认亏。
3月9号,硅谷银行公告出售210亿资产,确认18亿损失,超过22年全年净利润(15亿)。
二是计划从股市融资,打算募集22.5亿美元。
消息一出,等于银行承认自己的流动性有很大的问题,于是大家都着急取款,形成「挤兑」效应。
如果放任硅谷银行进一步抛售资产,引发的资产价格下跌,可能拖累其他银行。
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快速出手,宣告硅谷银行破产。
04
说到这里,你应该能发现,硅谷银行的倒闭和08年金融危机不太一样。
这次的麻烦是流动性引起的。
如果能找到另一家银行「接盘」,提供资金支持,安抚储户情绪的话,危机大概率是能挺过去的。
一来,银行自身的客户很优质。不少风投机构集体发声,希望继续合作关系。
二来,手上的资产质量(国债和MBS)也没啥问题,等到加息周期过去了,价格还是会回升的。
接下来,美联储的表态就很关键了。
3月7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说为了压住通胀,这波加息可能会加得比市场预期得更高。
硅谷银行的事儿一出,估计加息就不会太猛了。
CME期货市场显示(3月9日),3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从周四的70%降至40%,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60%。
毕竟除了硅谷银行,还有其他地区银行也存在流动性风险。
要是债券再跌下去,容易引发更大的危机。
05
最后,来说说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和咱们普通人的关系。
最新的情况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表示,最快下周一将向储户兑付资金。
图源:华尔街见闻
如果硅谷银行能顺利找到「接盘侠」,初创企业可以正常给员工发工资、还贷款的话,那么发展成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并不高。
至于国内的股市和债市,大家不用太担心,这事儿就算有影响,也是偏向短期的情绪冲击。
目前,我们的货币、财政政策相对比较独立,有自己的节奏。
比如周五的社融数据就超过市场预期,接下来经济和基本面持续复苏,将给企业盈利带来正面的支撑。
倒是投资时,有两点可以注意一下——
一是存款时注意分散。
新闻提到,硅谷银行有95%的存款没有保险,这部分用户的赔付流程,估计挺麻烦的。
另外,由于初创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资金体量大,存款没有分散,单账户超过美国存款保险上限(25万美元)很多,对流动性也是考验。
我们也有存款保险保障,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的本息赔付上限是50万。
平时存款时,不妨先留意下存款银行的资质(是否在存款保险名单内),多分散分散。
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名单(截至2022年12月末):
二是留意美元理财的底层资产。
国内的基金、银行理财也有外币板块,美元利率上升、加上近期美债有抛售压力,可能会造成美国固收类产品价格下跌。
图源:某美元债基金近三年走势
大家在投资前,记得看下产品投向、风险等级、历史业绩,以免产生预期外的亏损。
今日的分享就到这里啦,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祝愿大家在投资理财这条道路上,日渐精进😴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UJGxAjz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