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写的给第一期读者来信在这里,新来的各位可以看看。上期信件的反响不错,所以打算接着写。
在回复读者来信之前,我先给自己的新newsletter做个广告:
李丁叨叨叨
这个「李丁叨叨叨」邮件订阅是比较高频(每1-2天)无固定主题,没营养。叨叨叨,正如名字建议的,就是闲着瞎叨叨。对比之下,现在你们读的「李丁聊天室」的邮件是比较低频,每两周发一期节目相关的,偶尔在发一封给观众的信,差不多就这样。
以下是我最近写的几期「李丁叨叨叨」的博客,各位感兴趣的可以订阅啊!https://liding.substack.com/subscribe
- 20220423 取消Tenure制度
- 20220422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 20220421 公开工资 Open Salary
- 20220419 研究组ship产品的困境
- 20220414 双面人,上海防疫,民选
- 20220413 nebulous & anxiety
- 20220412 用“best friend test”处理焦虑
我在一个Tweet里也讲到:
每期节目在b站和youtube上被平台算法推荐的几率十分的不同。
??? 上一期讲教授离职去腾讯北美的节目在B站播放量爆表。
?? 这一期讲新加坡教授分享新加坡生活工作的在Youtube上比往期都要火。
不知道背后的算法是怎么回事?当然一部分的原因肯定是观众的观看和点赞偏好。
你喜欢腾讯北美的这期,还是新加坡移民的这期呢?
回答读者的来信
graphics的phd找金融相关的工作,工作内容跟phd期间的工作差距较大的话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跟那些科班出身的)
差别不是特别大。
如果是产品组而非研究组的话,对于企业来说,是不是一定要招phd?
PhD对于绝大多数的职位都不是必须,就连所谓的研究岗位也不是全部都要求PhD。
看您提到在校学生或者老师会有些狭隘认知,能否举几个例子呢?谢谢。
狭隘的认知有很多吧,我列几个我自己经历过的,或者身边的朋友经历过的吧。有的会听起来很离奇,但相信我,都是发生在我或者我朋友身上的事情。
以下的他们指代的是“有的博士生或者教授”
- 他们认为博士毕业之后不努力找 faculty 就属于不务正业。
- 他们认为毕业之后去华尔街或者去Fintech公司 (而不去FAANG Research) 也属于不务正业,或者钻到钱眼里去了
- 他们认为,为了支持家庭而放弃一些机会(地域,工资,职业),你就是忘了初心
我比较笼统把这些都归于 PhD里的PUA,所以别被这些错误的观点所影响。
您好,看到您之前phd期间做过一些3d打印,计算制造相关的工作,请问您现在还有关注这一领域嘛?现在或者未来这一领域学术或者产业界发展怎么样?
我对这个领域没有什么关注了。原本,我觉得3D打印的转折点会是像传统的纸张打印机一样的普及。但是貌似现在很多人家里连纸质打印机都没了,因为都是云操作了。所以我有点迷茫,不知道3D打印的转折点会是什么。一些可能的信号,包括 稳定性提高(不用再天天修打印机了),3D建模精度提高(我扫描一下某个坏了的塑料元件,马上就可以打出来),足够多的数据源(比如各大厂商开放自己的硬件的一些模型),打印精度提高(网上别人分享的模型,我打出来就能用)。
但因为我没有持续关注,所以可能并不是很准确了。
好了,这期给读者的信就写到这里吧。有什么问题的,欢迎回复这封邮件,或twitter @我 / DM我。有什么问题,欢迎联系我。
本文转自: https://www.lidingzeyu.com/2022-second-letter/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