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了解点状式思维,线性思维和结构形思维,重点了解结构性思维。我们的思维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已经对外部事物的理解能力,最终影响了我们行为语言的结果。因此,想要成长,提升思维是必须的。
1、点状式思维
点状式思维是一种非常片面的思维,只能看到问题的表面,但是不具备能够了解事物原因和本质的能力。点状式思维就像下面这张图,所有的知识或者认知都是独立的、零散的,没有相应的联系的。思维节点,是存储任意信息片段。信息片段可以想法、信息、灵感、知识等等。存储的信息可大可小,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句话。
在生活中点状式思维的体现是这样的,比如:一个创业者公司业绩上有问题,自己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有的时候听到朋友说是产品设计的问题,就去解决产品设计的问题。有时候看了一个文章说团队激励可以提升业绩,又去关注团队激励。所谓的拿来主义,这也是很多人学到了很多知识却没有用的原因。
2、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在简单的逻辑推理时,就是这样的过程。由A推导出B,再由B推导出C。线性思维另一种典型的形态是三段论,为了说明线性思维,我这里简单一下三段论的内容:三段论把逻辑分为了三个部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举例:
“苏格拉底“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线性思维
三段论是典型的线性思维的过程,具体的三段论的注意事项我在这里不多表述了,可以理解的是,三段论就像上图的三条线一样是把一些知识进行了一定的串联。线性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砖瓦一样。
但是线性思维仍然有他的缺点,线性思维会让思维变得单向而局限,看不到事物之间更多方向、更复杂、更曲折的因果关系,只关注到局部,而忽略整体。为了解释为什么我借用《思考快与慢》中框架效应来举例子,设想你需要做下列两组决策。首先查看全部决策,然后作出选择、决策
(1):从A、B中作出选择:
A.肯定能赚到240美元;B.有25%的概率得到1000美元,7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决策
(2):从C、D中作出选择:
C.肯定会损失750美元;D.有75%的概率损失1000美元,25%的概率没有损失
现在你可以自己默默记住你的选择, 由于选择会受到比如确定性效应,可能性效应,损失厌恶等的影响。大概率的情况下你选择的应该是A和D。不管你做出了什么选择,我们继续往下看。
现在,你应该可以发现,如果是综合考虑两道题的情况下,你会组合出几种不同的综合可能性。综合考虑两个决策性问题需要费些劲儿,你可能需要笔和纸才能完成。所以,你并没有这样做。现在,请思考下面的选项问题:
AD.25%的概率获得240美元,75%的概率损失760美元;BC.25%的概率获得250美元,75%的概率损失750美元
这个问题很容易!看到这里应该比较清晰了,你发现AD组合起来的结果,竟然很清晰地不如BC的组合,但是在独立的问题思考过程中,我们做出的明明是正确的选择呀。事实上,单一的思考某个问题的局限性就在于,不能够从更高维度来思考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窄框架,而如果愿意综合问题进行分析的,运用的就是宽框架。
通过上面的两道题我们明确了线性思维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关注局部,忽略整体。而宽框架就要求我们能够站在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说的结构性思维。
3、结构性思维
提到结构性思维,最核心的就是芭芭拉明拓的《金字塔原理》了,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结构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对事物的观察从局部到整体,从混乱到有序。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说结构性思维。
金字塔结构
结构金字塔是最典型的结构性思维模型。而根据金字塔原理,想要获得完整的金字塔原来需要获得遵循一个原则
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ECE原则是保证我们的结构具备完整性的核心。
相互独立:代表着每个类别,就像每个金字塔的砖块都是独立的,没有重叠。
完全穷尽:就是分类要足够全面,不能漏掉关键信息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买了一只股票,我们需要做一个规划,目的是明天的操作计划,那么股票的变化有三种,可能上涨,可能横盘,可能下跌。而根据不同的可能性,我们做出相应的规划操作
股票除了这三种可能不会再有别的可能性了,而针对每一种可能,我们都制定了相应的方案。这就叫做完全穷尽。
可是按照这样的说法,还是很难清晰地获得结构性思维,所以我们继续往下了解,金字塔原理需要遵循四大原则
金字塔原理
结论先行: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置于金字塔顶端,统领整个中心思想和表达。比如主题:年终总结,接下来所有的部分都是围绕年终总结来确定的。
为什么要结论先行呢?主要由于我们的大脑以下的三个特点和一个结论先行的优势。
1、大脑的储存功能不强
2、大脑会按句理解信息内容。
3、大脑会自动推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4、结论先行能够帮助我们聚焦中心。
以上统下:上一层是下一层的核心观点或者结论,上一层统领下一层。比如:业绩表现,的下面一层是围绕业绩表现的内容,可以是今年的销售额,或者今年的项目接洽数量。
归类分组:把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同一组,这个比较简单,水果放在水果篮子里,零食放到零食箱子里。
逻辑递进: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序,逻辑递进要求左右的部分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比如时间线,比如策划了一次会议:我们就分为会议准备,会议过程中,会议后。方便清晰的理解。
以上是关于结构性思维的完整的介绍了。接下来我们需要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说,知道他们是什么了,之后就要知道要如何用,这个时候回头去看《思考快与慢》中的题目,你会发现,结构性思维给你带来的改变。
最常见的结构性思维,是四象限分类法,实际上四象限分类是根据二分法演变来的,也就是用不同的角度使用2分法切割了两次,比如下面这个图,你可以分析一下这种分类是否遵循MECE法则。
四象限
第二种采用流程分类法,也就是之前说过的根据时间流程先后进行分类。
第三种是结构法,把事物拆分成不同的步骤,这个比较常见,举两个例子吧
比如你想要面试一家公司,介绍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分为,
提出观点:说明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岗位
说明原因:说明自己为什么能够胜任这个岗位,可以分为个人经历,个人性格素质,个人当前能力特征。
阐述对策:最后表明自己希望能够通过面试,获得这样的工作,如果通过了,我会如何工作。
比如你遇到了一个困难,需要向领导回报,就可以分为,
描述问题:比如公司最近人员流失异常,有好几名员工离职了。
阐明原因:经过调查发现是因为,员工的业务开展困难,收入降低导致的。
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1、给员工做新的动员大会,稳定军心;2、提高员工的基本工资,保证员工收入3、员工培训, 帮助员工提高业务能力,保证员工收入。
给出建议:结合目前的财务情况,建议进行一次员工的动员大会,将问题分析清楚,并对员工进行一些培训,进行赋能,帮助员工获得更好地业绩结果。
具体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我就不多一个一个赘述了。不过看到这里我相信你已经对结构性思维有了一些了解了,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经过一些训练,想一想自己手头的哪些工作可以套用结构性思维进行归类分析,将他运用起来吧。
结构性思维帮助我很好的聚焦了许多的问题,也避免了陷入线性思维的陷阱中,毕竟生活本身不是线性的,能够比较完整的了解一个问题,也许纠结的困扰的问题都有了新的解决办法,犹豫的迷茫的选择,也有了清晰地选择方向。也希望你能够在了解了结构性思维之后,更多的实践和运用,帮助你解决实际的问题。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tqvDV3a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