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公众号更新,又是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我立的flag里,原本说的是一周更新一回,这么看估计又要破了。
这可不行。虽然公众号的打开率低了,很难说写的东西还有多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我想,用爱发电的动力不是为了多少的回报,而是自身的兴趣使然。所以,趁着现在脑子里有点思路,记录点我对私域流量经营的认识。
何为私域
讲到私域流量,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未必得是微信。
我们在淘宝网购后,会有商家的活动群;美团点外卖后,会有店家的各种福利
群;小红书或微博闲逛后,还会有博主的交流群……包括抖音,也上线了群聊的能力,鼓励创作者们直接用抖音做私 域。
现在各大厂都做了私域的功能,有的做的还挺不错,从一些电商、本地生活,到各个内容平台,百花齐放。网上也常看到一些言论,流量瓶颈,All in抖音。
不过我也会问自己,如果自己做,这些能跟自己有关,产生多大价值吗?显然是不能的,还是要用最成熟靠谱且容易上手的,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多。
看来,还是得是微信,微信即私
域。
不同平台的性质有很大不同,抖音即使做私域也主要是用于公域流量引流,公域里厮杀惨烈,流量在平台手上,自己说的不算。
不用说,现在各大APP都进入流量存量的阶段,小点的流量下滑也比比皆是。平台都把流量攥在自己手里,花钱推广买流量是常态,这也是个体做私域的意义。
私域怎么做
这里我们常接触的还是微商、淘宝客、社交电商模式。
我上大学时,正是微商兴起做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身边或多或少有几个朋友是做这方面的。挺多牌子我已经忘了,只记得有个叫大内膏手的,说是一个湖南老板操盘推的,能记得他,还是谐音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模式可谓
到现在最经久不衰的。主要的方法还是加好友,发展代理以及代理团队,辅 之卖货。
这里两个要点,加好友渠道和打造人设。高级点的微商在打造人设这方面是做的很到位的,塑造影响力最重要。
与分销代理的模式有所不同的,淘宝客是换为平台一件代发,社交电商也是类似。
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推广卖货,同时招商让消费者转变代理,进而壮大团队。这里共通的一则人,即流量,有渠道获客,而且尽量是精准一些的目标群体。其二是IP打造,这个除了打造的人设,跟自己原本额影响力有挺大的关系,也是值得修炼的地方。
我复盘了下自身之前做社交电商的问题。
外部环境是挺好的,自身也有一定的流量基础和引流能力,但没有实现好的IP和发掘有力IP的能力。产生的直接问题,就是能实现挺多直接推荐,但是裂变效益不好,长期来看就难推动下去了。
现在看,我继续做私
域,对情感账号的维护是个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竭泽而渔,就是一个割韭菜的事情,导致信任值欠费。做好私域,不是拉一波人圈完就走的,而是要提供持续、有价值的服务。
个人号玩法
做微信营销的,都有可能遇到过封号的情况。封号的原因多半是自己的一些操作遭遇平台风控,加上有人投诉,更容易中招。
这里就讲讲区别于企业微信的普通个人号。之前,我的个账号也因为群发而有人投诉,被风控,后面还是多账号协助下而解救回来。特别是
新号的时候,非常不稳定。所以,养号和管理账号需要点技巧。
首先是注册新账号,专做微信营销的会批量注册。手机号、设备采购,尽量实惠,这个都懂。
有了号该怎么养?新号期间比较关键。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微信账号新人,刚用上微信,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这个周期即是我们要做的。
不用WIFI联网,用流量联网;
不用非官方的,使用系统双开;
不频繁切换登录;不敏感操作和敏感词句。
我所在公司也有诚信运营部门,有的商家在平台批量注册账号,但是有共同局域网或同手机登录,风控的时候就会批量封号。对于很多互联网平台,都会通过类似的监测维护平台环境。
我们可以第一天设置基本信息,多种形式加点好友,最好通过率高的好友,适当对话,刷圈;第二天,除了加点人、互动、发圈,另加个绑卡、发/领红包;第三天,新增加群、每天群互动。渐渐地,账号就会趋于稳定。
有了号之后,就是如何用好号。
基本装修包括昵称、头像、微信号、签名和朋友圈背景等。微信迭代后,号也可以改了,朋友圈背景也可以用视频等等,我倒是觉得简约点即可,主要是突出身特色,利于交朋友。
再者是朋友圈。因为近期只是作为个人生活用的,我就一般不发朋友圈了。如果是专门把账号运营起来,就有几个方面的要点的工作做。
简要提下,有包括生活、工作、互动、干货、广告类的。
既然是要立人设,做IP,我们就要通过朋友圈把自己打造的更加有血有肉,多方位展示我们做的事情,而不只是广告。这个我一年前也有发过专门说这块的文章,就不继续班门弄斧。
最后是如何增加好友。
很多公司,如电商的会用包裹做好评返现引流,做教育的信息流投放引流,实体店的发优惠券引流…… 显然,这种不适合个人。
个人引流的方式也有挺多种,首先是内容引流。
现在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的引流,都是可以的。通过专业、有吸引力的内容,引流到微信。
我之前有段时间会在头条上更新,发布一些能够热议的话题,就会有一些网友来评论,热度高了就能滚雪球式的吸引更多人阅读,多者单条就能数百评论和主动添加微信。
需要注意的是,我一般不会在自己的内容中直接留微信号,这自杀式的结果严重会直接导致封号,很多平台还是比较忌讳的。
其二是社群引流的方式。
通过公众号、公开课程扫码进群,就能找到更多精准点的群体。实际上,现在微信似乎更加公开了,还更容易找到类似的群了。除此之外,还有群友推荐入群等。
这里还有种引流裂变的方式,是很多做知识付费的都会玩的,先打包个有一定价值的学习资料,设定分享可领的规则,然后发圈或发给好友,做裂变。
社群玩法
社群是要做好私域的一个难点,一时半会儿比较难梳理清楚,权当抛砖引玉。
现在很多群维护不好就可能渐渐成了死群、广告群,那它就不能再叫社群了,即使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所以,不是说是个群就能叫社群,需要一定的相互连接和目标导向,就像不是每一个团伙都能称得上组织一样。
我们每个人微信里头都有很多种群。
有的群属于纯粹的流量群,比如电商卖货的,放两个托就行,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一大批这样的群。有的是转化型的,比如前两年风极一时的在线教育,会有数以万记、数十万记的课程引流群,转化效果是它最重要的使命。而有的群更加在意长期价值、相互连接的,我们可以叫他组织社群,比如做社交电商的会员群。
对于一些卖货群而言,不需要活跃也行,但对更多的组织型的,活跃就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需要让群不水,又需要思考如何让群里的人花费时间、精力、情感的投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通过持续的信息输出,让人从中获得价值;通过活动、互动,让人产生社交粘性、被关注被认可。
这里有三个要点,可以探讨下。
一个是社群的门槛和权益。
群要有门槛,可以按付费与否,也可以按身份识别;群要有区别待遇的权益,比如比较稀缺的话题和内容。
我联想到物理学的作用力问题,可以比较形象地打个比方。如果门槛高价值不足就难有人进,设定门槛就意味着要更高的权益,或者说能超出期望的价值,就像是斜坡上的小木箱,推力够大才能克服摩擦和引力带来的阻力。
其二是社群成员的构成问题。
仅靠群主发光发热的群是不能长久的,除了组织者和主心骨,还得有核心的内容贡献者和活跃的人,这样才能把沉默的大多数带动起来,保持持续的活跃。这和用户分层一样,头部、腰部和尾部
天然不会等比例,但都很重要。
第三是群文案和内容输出。
群名字主题明了,可以是有温度有槽点的;新人进群有群规、欢迎语,简明清晰符合群的定位,如果有个调戏官估计也不错哈哈,制造点群互动话题。
平时的内容就根据群的性质而定。比如有早报晚报,有的是机器人设定的。还有是可以做点社群分享的排期,话题可众筹给选择、可直接设定。做预热、做促到课,如发红包、签到接龙,必要改群名提示。课后也可以做个回顾、总结和小互动。
好了,今天暂且分享这一些,还比较笼统,后续我会继续记录我在私域流量的所学所得,还有一些跟互联网推广相关的思考。全文完。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DUx3wzY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