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代人却是既有远虑,亦有近忧。
孩子将来上哪所重点学校,自己如何晋升至合伙人,家里十年内要换大房子,为远虑;明天的会议材料还没完成,今日的阅读毫无行动,为近忧。
这些林林总总的压力,经常会让我们感到焦虑,感叹人生不易。
不过我却发现,真正带来焦虑的,大多为近忧而非远虑。
很多人的远虑,其实是对未来的期许,无论是想让孩子读一所更好的学校,还是实现自己的职位晋升,亦或是换一套更大的房子,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状态,都是积极正面的追求。这些美好的目标,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动力和激情。
相反,近忧大多是当下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且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材料如不能按时完成,会被领导骂;个人计划不能完成,会产生自责。这些眼前的压力,带来的主要就是焦虑。
一
最近两日,心神不宁,烦躁不安,在与家人商量后获得了一夜独处的空间。
静思最近所遇之事,梳理焦虑的来源:三个月内,连续两次设定的职业小目标尽皆落空;事业预期过于理想,但行动力不足,导致结果差之甚远;读书稿已拖延多日却进展甚微,自我批评情绪浓烈;每天感觉事情太多、时间太少,心中郁结无处倾诉。加之本月因疫情、工作等原因,暂停了规律性的运动,失去了惯常排解烦闷的渠道,负面情绪越积越深。
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因为我的焦虑而主动消失,我决定采取行动。
职业目标落空无力解决,下步只能顺势而为;行动力不足需调整执行计划,时间太少需统筹工作,也不是马上可以完成的。唯有被拖延的读书稿,是可以在数小时内搞定的。
想到这一点,更恍然大悟,这个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就能完成的事情,被自己以各种理由拖延数日,已然产生自我否定。这,是当下焦虑的主要来源。
想通这一点,又进一步明悟,前几日写稿时太过追求一次成功,在总体框架搭成前太多纠结于细节,不断推倒重来。这,是导致拖延的主要原因。
找到了症结所在,也就明确了解决的方向。重新确立“先完成再完美”的思路,仅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初稿,两轮修改后即定稿。
虽然只是完成了一件小事情,却大大减轻了心中的压力和自责的情绪,顿感释然、顿觉轻松。
接下来的这一夜,睡得很香。
二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焦虑,同样也不会在没有任何力量介入的情况下自动消失。
面对焦虑,消极的回避可获得短暂的轻松,但并未真正解决问题,最终仍要面对;唯有采取积极的行动,把产生焦虑的根源清除,才是治本之法。
进化论心理学把焦虑视作人的一种生存本能,学业上的起落、工作上的晋升、身体状况的变化,对这些问题的担心会让我们更加努力。
可如果只有担心却无改变,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
在当下疫情不断反复、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加,新的焦虑不断出现。如何有效应对焦虑、减轻负面影响,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我们应当把关注点聚焦于现在,少担心未知的未来。
恒子奶奶说:“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一旦我们想到以后可能会过得不好,就会变得紧张。可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清楚,也难以左右。
但是明天是怎么样,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行动。
我们应当保持努力的状态,从容面对不顺。
麦家说:“人生海海,潮落之后是潮起。”
不顺利,乃是人生的常态。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及时调整心态,转变一下看待问题的角度,坚持积极努力,坎坷终会迈过去。
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面对焦虑,都必须做到两点:
一是建立正面的心态。要能够直面焦虑,正视产生焦虑的原因;要敢于解决焦虑,不惜付出更多的精力。
二是采取积极的行动。唯有行动,可破焦虑;唯有行动,可解千愁。
坐而思不如起而行,想破头不如迈开步。
当你陷入焦虑难以自拔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干!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AgZmzVF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