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封控持续,继续居家办公和学习。
这段时间每天会用番茄工作法,区分赚钱时间(工作时间)、心流时间(静心学习时间)、好玩时间(陪伴家人)。设定每个周期是25分钟。
如果当一个周期内没有完成手头工作,会取消休息的5分钟继续下一个番茄钟,一般2个25分钟基本能完成一次心流工作。然后休息10分钟。
一般我习惯早起后(7点),先坐到办公桌前,计划今天要做的事,用印象笔记清单列表功能做好当天的计划。这样一来真的忙起来不至于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二来可以合理利用时间,做到做事的轻重缓急——参考事情规划的4象限
重要不紧急
|
优先做
|
重要且紧急
|
马上做
|
不重要不紧急
|
放弃做
|
不重要紧急
|
用流程
|
网上的图片是这样的:
事物管理可以把事情分为4个类型。
1,重要且紧急
2,重要不紧急
3,不重要不紧急
4,不重要紧急
先说第一种:重要且紧急的事,这种事一般是突发的,不能避免的,需要赶紧处理的。这种事我的处理原则:能够在3,5分钟解决的,立马做,否则容易忘记。如果一时半会解决不了,那就记在印象笔记,并且最好做好思维导图,找到处理的办法或者责任人(如果有责任人可以分配下去)。这样的话一来不容易忘记,二来已经有头绪处理的事情,不会产生焦虑感。
第二种: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我认为一般这一类的事情是突发的,但是不重要的,也就是由你和由他人处理都可以来完成。那这样的话最好是能够根据事情的类型做好流程的管理,让制度是完善这一类事情的处理流程,放权给他人来完成,自己集中精力去做更重要,更宏观的一些思考。
第三种: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这种一般是休闲、娱乐的事情。并且是不能带来增量的娱乐,比如刷剧、打游戏。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提到,游戏是给人带来一种即时满足的体验,是人的大脑有一种追求满足的快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真的打完游戏后,人有陷入一种空虚的状态。所以这种类型的事能不做就尽量不做。把闲下来的时间去阅读,写作,思考,发呆,喝酒,锻炼。
第四种: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这种类型的时间是最需要我们关注的。亚马逊老板贝佐斯说:要让增长飞轮转起来。罗振宇老师说:做时间的朋友。我们要学会复利思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当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当下正确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看书。
看书是最高效率的与人接触的手段,当我们无法与名人,与优秀的人成为朋友时,我们就去买他的书来看。这一本书可能需要花掉他几个月,甚至几年,十几年的努力去写,去出版。而我们只要花一小点钱,花费几天,几个月的时间,就能了解他人,了解时间。这里面的能耗比杠杆率是奇高的,比如你花2个月时间,阅读了一个作者花5年时间写的书,比率就是1:30。多么高效的事。
当我们坚持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做时间的朋友。增长的飞轮就会开始旋转。持续的学习,持续的进化,开始输出,输出文字,输出你的观点,输出你的理念,再学习,再进化。这就是闭环了。但罗振宇老师在一年的跨年演讲讲到双环学习,这以后我再做总结。
巴菲特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要找到湿润的雪和足够长的赛道。
所以,我们要持续做难而正确的事,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放弃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让紧急且不重要的事用流程化,放权管理去做。遇到重要且紧急的事,如果能在3-5分钟处理的就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就做下记录,做下规划,找时间再来做。
就像刘润老师说的,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TnRt231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