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参加培训的时候,老师反复强调的一件事叫做「知识管理」。我看了他的履历,当年他在原公司也是知识管理方面的专家。
那怎样把企业的知识管理做好?主要是做好三件事:第一、对外学习标杆;第二、对内总结最佳实践;第三、内化。
先来说说对外学习标杆。说起来很简单,即学习最先进的公司(或标杆公司)在做什么,思考背后的原因,并了解具体做的方法和流程。无论是技术、产品或者管理,只要这家公司是你学习的对象,这方面的经验都值得学习研究。
那怎么学习呢?看书、研究资料、找人沟通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写案例,把对方公司关键经验,用案例的方式总结下来。什么是案例?案例不是简单的对表象进行陈述,而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全面收集信息,分析调查。最简单的案例写作方法,就是用5W2H的方式分析一家公司的具体经验,把Why/What/When/Who/Where/How/How Much都总结出来。
我最近在重听有关乔布斯的传记,包括《乔布斯传》和《成为乔布斯》。我在听书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乔布斯在重返Apple之后做出的一系列产品决策,其中包括精简Mac产品线,推出iTunes、iPod、iPhone、iPad等等。我非常关注背后的Why、What和How,完全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写一个案例:乔布斯如何做产品决策?
很多人喜欢阅读商业书籍,比如关于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Tesla、阿里、腾讯、华为、美团、字节跳动等企业的书籍。如果在看书的时候,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把其中一些关键经验用案例的方式写下来,就是在做知识管理,就是在学习标杆。
说完向外学习标杆,再来说说在公司内如何总结最佳实践。
别小看「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对我而言,这可是「敏捷管理」的精髓。举个例子,我们在推广OKR时,非常受益于发现和推广最佳实践。比如,发现部门A的OKR周会开得非常好,就可以去访谈他们,观摩他们如何使用OKR,并将他们的经验写下来,传播出去。这其实就是学习最佳实践的方式。在学习最佳实践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写总结。其实和写外部案例一样,还是把5W2H写清楚。
当然,除了总结公司里其他部门的经验,也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这时候总结的要点包括: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实际状态是什么?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去弥补?其实,在我看来,用好OKR,尤其是做到每周更新状态,以及OKR周期后进行复盘,就是做总结。
最后,做知识管理的终极要义是「实践」,也就是王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无论个人还是组织,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才会把他人的经验真正内化,变成自己的认知和本领。吃羊肉、吃牛肉,最后长自己的肉,这就是实践的意义。
对于组织的启发是,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变得更成功,保持长期进步的状态,知识管理一定要做好,向外学习标杆,对内总结推广最佳实践,不断去实践知识,最终在知识和实践之间,搭建有效闭环,把知识变成认知。
以上这几点对个人学习也是很有启发的。
所谓有效学习的第一要务,是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向谁学习。比如当我们想学习Python时,我们一定要向Python专家学习,找到他写的书,出的教程。
其次要善于总结,还是以学习Python为例,当我学习函数写法时,我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要小看每天写总结,哪怕每天只花15分钟写总结,日积月累30天、50天,100天后,你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不同。当然,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每日跑步的总结或者睡眠总结。工作生活中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你愿意每天写总结,100天内必然会产生显著变化。
最后要善于实践,我在20年前自学Python时,最喜欢Python的一点就是「可以立刻测试代码运行的效果」。比如在线教程的案例,我会立刻在电脑中敲出来,运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然后修改几个参数,看看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我就是用这种方式,在一个周末的上午,对Python有了整体的认知。
所以对个人而言,想要做好知识管理,也是无外乎三件事:第一、对外学习标杆;第二、不断总结;第三、实践。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WtLY2gG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