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基本情况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办医。在多项政策的支持下,民营医院的数量得到迅速扩大。我国民营医院数从2010年末的7068个增加至2019年末的22424个,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3.69%。与之相对,我国公立医院数从2010年末的13850个减少至11930个。民营医院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学科。由于视觉器官的独特性及其功能的复杂性,眼病的检查和诊治方法与其他临床学科差别很大,眼科学早已独立为一门专业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我国专科眼科医院达945个,较上年增长24.18%。眼科专科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达53921人,较上年增长19.32%,与专科眼科医院数量的增长趋势基本相同。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能够接受外部的光刺激,并将光冲动传送到大脑中枢而引起视觉。人类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90%是由眼睛来完成的。眼部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都可能引起结构改变,导致视功能的减退,甚至完全丧失,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威胁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严格而言,眼科学源于外科学,随着眼科学的发展,眼科学又进一步分为屈光、白内障、玻璃体和视网膜、青光眼、角膜病、葡萄膜病、斜视与小儿眼病、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等多个亚专科。而眼视光学不同于眼科学,眼视光学源于物理学的分支——光学,主要研究眼睛的光学特性,主要从事屈光不正的检测和矫治,包括验配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等。
由于我国权威、及时的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统计数据比较缺乏,全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的现有规模难以精确计算,但根据国家卫健委及弗若斯特沙利的数据,2019年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1275亿元,2015~2019 CAGR 15.0%,2020年预计将达1467亿元,预计2020~2024CAGR 11.0%,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231亿元。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屈光不正、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且呈现低龄化现象,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同时,我国对于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逐步完善和人们眼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眼科医疗服务主要内容
眼科学涉及的亚专科较多,从市场容量来看,我国眼科医疗服务主要分为屈光手术、眼病诊疗以及医学视光。
(一)屈光手术
屈光不正是指当眼调节放松状态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从而不能清晰成像的屈光状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眼。屈光不正是造成视力障碍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屈光手术量约为150万例/年,屈光手术率约为0.25%。根据美国屈光手术协会的统计数据,美国2018年近视人群屈光手术比例在0.8%至0.9%之间。可见,国内屈光手术的市场渗透率仅有美国的1/3左右,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潜力很大。在现有医学科技水平及条件下,屈光不正尚无法根本性逆转,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矫正,加之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攀升,因此随着人口迭代,我国的近视人口整体数量还会增加,屈光手术市场存在巨大的现实需求。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对屈光手术认知度不断提高,我国屈光手术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中国屈光手术发展迅速,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59.0亿元快速扩张2019年的180.7亿元,期间CAGR为32.3%,由于国内近视人群基数较大,渗透率较低,随着屈光手术的进一步普及,未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2020~2025 CAGR 28.4%,在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25亿元。
(二)医学视光
除屈光手术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以外,医学视光是通过非手术方式来矫正屈光不正。医学视光业务范围较为广泛,通常由医学验光配镜和屈光不正视力矫正两部分组成,其中:医学验光配镜包括框架眼镜、软性角膜接触镜、各种功能性镜片眼镜等;屈光不正视力矫正包括角膜塑形镜和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等。
儿童青少年是近视发生的关键时期,也是近视预防和干预的关键阶段。一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法有三种: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和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指出,长期配佩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这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意义重大。因此,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已成为医学视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角膜塑形镜市场日趋成熟规范,我国角膜塑形镜销量增长迅速。
由于我国巨大的近视患者人口基数,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医学视光业务逐步普及,其在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中占比最高,是眼科行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2019年中国医学视光市场整体市场规模约为228.1亿元,2015~2019 CAGR 26.2%。其中,民营视光市场规模约为58.0亿元,2015~2019 CAGR 29.6%,预计未来医学视光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20~2025 CAGR 18.0%,2025年民营视光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1.8亿元。
(三)眼病诊疗
眼病诊疗主要是指针对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疾病,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我国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从治疗渗透率角度,现阶段我国眼病诊疗市场的开发程度仍然较低。
白内障是频发于老年人群体的一种可致盲性眼病,据2018年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白内障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式。
医保控费导致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1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95亿元,CAGR 15.0%;受部分地区医保控费影响,白内障筛查活动受限,对低端白内障手术增速产生了阶段性影响,2019年市场规模增速放缓至10.57%。虽然受到医保控费影响导致白内障手术增速放缓,但未来老龄化程度的继续加深将带来更多的白内障手术需求,转型高端术式将提高手术均价,预计2020~2025 CAGR 10.3%,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38.5亿元。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可致盲性眼病,仅次于白内障,也是导致患者致盲和低视力的不可逆转因素之一。由于青光眼致盲具有不可逆性,其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比白内障更为严重,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患者仍可维持一定的视觉功能。目前,抗青光眼药物、激光和手术是临床治疗青光眼的三大手段,根据青光眼的类型及进展,药物治疗通常仍是首选方法。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青光眼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2.3%,致盲率约为30%。
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工作压力加大、眼健康的预防保健不到位等因素,干眼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角膜病、眼底病等眼病的诊疗方面亦处于低治疗渗透率的状态,同时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还会带来相应的眼部病理结构改变,眼病诊疗市场需求很大。
三、眼科医疗机构可比公司情况
简单的对比整理了公立眼科医疗机构和民营眼科医疗机构的情况。
(一)公立眼科医院
(二)民营眼科医疗机构
四、民营眼科医院简单财务数据对比
通过营业收入、净利润、净利润率、医疗机构的数量及布局情况、门诊就诊的次数、住院就诊的次数等各项数据对比分析,爱尔眼科独占鳌头,其他民营眼科医疗机构与爱尔眼科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今日话题 $爱尔眼科(SZ300015)$ $普瑞眼科(SZ301239)$ $何氏眼科(SZ301103)$
本话题在雪球有13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本文转自: http://xueqiu.com/1762210207/223362679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