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学习管理实践,是我目前对于当前工作的坚持的想法之一。
经历的这些事情,这也可以倒逼我的输出。
在当前的工作中,遇到了一系列关于背锅、沟通 汇报相应的问题与对应摆烂的结果。
因为是我的个人博客,所以我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想些什么就写什么,这也是我日后的更新准则。
可能是中文语境问题,不知不觉写着学者就很隐晦了,我并不愿意这样。
如果不知道写什么,可以试试“一寸相框法则”。
遇到的问题
客户案例事件
为了“多”而“多”
因为目前一些公司,似乎找不到相应的团队,且根据面试官说:
之前曾经官网丢失过一次资料且没有备份……之前一些文案确实也没有整理。
他(以下简称 J同事)在一次晚上加夜班的汽车上,我问道官网问题,他回答道。
于是在官网上说,凡是涉及到前端的,则都要有。
例如港华燃气,涉及到前端的则是界面设计相关。
然而官网说所使用的CMS——迅睿CMS,不清楚是否经过二开[1],所以没有考虑到“条目复制”这样的功能——没错,是我希望减少工作量。
当我按照J的命令添加后,却被Z同事在办公室说“怎么改的乱七八糟”的。
于是我根据上一次的教训(具体可以听我的播客[<有所收货>的第二期(小宇宙)[2]](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2344de1772fff76dd133768?s=eyJ1IjoiNWU5MTI3MTNhMGViNTc2MGNlYzRiYjI4In0%3D))。
同样会说,就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是甩锅。
当然,谁也不想无缘无故地背锅。
但最后我让Z同事真的看到这个文件时,确实被打脸了。
为了多而多,结果就是文案也缺,图片也缺,看起来确实是比较重复,而且图片确实无法重新进行编辑。
于是,一个符合需求的定制CMS系统,一些需求便应运而生。
当然,我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图片的形式来补充,也算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但因为即使有软著,几年前也不了解单当时是哪一个业务,于是担心写错业务而被冠以”不了解业务又不知道问”的骂名,在写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
向上汇报受阻
因为她觉得没有什么进展所以不汇报,我觉得,这是并不对的。
因为,无论结果如何,都需要让领导知道,这件事已经有进展了,而并非没有进展。
当得知事情后,“受委屈啦”,Z同事笑着说。
J同事也当着甲方面和我说,你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私底下和我说的。
确实,这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要是在以前的帖子,我会使用谐音梗,但在这里,我觉得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这件事的下一步,则是需要合作单位的L领导联系,让她给出下一步的文字校对。可是,问题来了。
联系不上第三方
这是一个引申问题。
因为联系不上,于是应当选择最高效的沟通方式(例如打有手机号码的电话),其实我确实想到了,可是未进行沟通。我在微信上周一说一次,周三说一次。
最后周五,我当面问她。有没有看到消息,于是说,没看到。
而且,随时都可以进行注册。
于是,我笑着说,随时。
结果就是在被领导找到谈话时,就变成了我没有工作进展,我没有保持联系,说我工作态度不积极。
职场上的人,几乎都是“笑面虎”[3]。
对于沟通对接,一些事需要凌驾于人性
因为不是在大厂使用飞书这样如此好用的工具 这里有可以引申出一些问题,将会在下文中提到。
如果对方在忙,不能按照平常的道德要求说,忙就等一会儿吧,或者攒一攒。诚然有这样的好领导,例如上海的Nova姐。
不回复
一
看到消息不回复,且微信也没有已读回执,所以是否看到了还得当面问才行。
有一天,当Z同事负责修改企业的PPT,咨询负责支持的W技术:
这里有没有案例和图片,就一张图,别人能看出什么呀,我们好歹能让别人看出是什么吧。
这个我也不知道。
于是,我在微信里说[4]:
其实在修改幻灯片时,我也有类似感觉,一些解决方案证明不了,例如上海红十字官网这样。
而且目前咱也没有免费体验的系统能进行试用,直接联系。以及官网有效线索收集的功能,也需要等待功能,进一步迭代
她没有回。
我问看没看到,她说,你觉得我没回你是吧,我看了,我看了。
我说,因为我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就是和我之前的经历做一个对比,希望一起交流学习。
所以我在即刻里发表道:对方(尤其是异性)为什么总是无法理解我所在的思路,而几乎总是从“她恶“或者是”我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呢?
这一点,还会在我即将推出的微信公众号中进行描述,后补链接。
在即刻中,我也写了关于我难以理解异性在一些事件中,莫名其妙的角度和理解方式,详见这个帖子。
二
一些时候,也许是因为不回复,或许是因为忙,也或许是因为有意见,不想在微信下留下任何痕迹……
当我有理的时候,可以在微信里留下痕迹,对方无理的时候,也许则不愿意留下痕迹——“出来说下。”
看别人笑的这么欢,自己却非常束手无策,实在不清楚应该如何处理。
关于工作数据突发情况下消失
这是一个突发的情况。
我们不需要纠结那么多,不能因为这一件事所以而就不做(官网宣发等工作)了。
例如客户案例,我根据同事的操作来做,结果被审核的Z同事说:
甩锅到其他人身上,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具体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担心自作主张,又不问,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如果不按照同事的操作,也许会说“不愿意做执行的工作”。
于是,里外不是人。
于是我便想到了就例如红黄蓝的“硬盘坏了”一样。
我觉得在修复一个“突发情况”的bug时,没有通知我,我会觉得不对等(以及还有一个类似事件),没有受到尊重,所以今后任何问题,再次遇到,也许还会有令我觉得”不值得“的时间和投入。
要把时间花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其他部门的问题
一些事情经过甲方指出,一些功能可以模块化开发。以及说,原本是有更高效的开发想法,我们却反倒要注释掉一些功能。
因为技术代码不标准,所以我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屎山”,之后我也被甲方原封不动地说出来了。
在周例会上,于是被指出,人外有人,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比你牛逼的人大有人在。
如果果要不是甲方提出来,或许原来的技术人员还会沉浸在自己的美好世界里。
这是因为是技术本身不够,还是原本自己清楚,可是也是因为上级直属管理的原因,无法通过?
这便不得而知了。在这里,令愿相信是前者的原因。
学习面试提问
由于我的工位背后有领导(我不知道是不是特地这样的),所以我很清晰地听到有面试官在说VsCode,以及微信开发者工具。
可是,我们却总是用uniapp来降低成本,总是用第三方后台来做小程序。
“表面”的扁平化
做事要看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经过这些事,我便彻底认识到,一些东西并不能轻易相信,或许只是部分做到了,而另一部分,这一久实在坚持,坚持着领导本身那些传统的原则。
综上,遇到此类无法处理的事件,我实在不知道这份工作是否还需要值得我认真。
除此之外,关于扁平化管理的吐槽事件[5],参见我在大厂乐乎的帖子。
后记
原名:那些小厂的骚操作
-
二次开发 ↩︎
-
不说“某个人,而是直接说名字 这里也需要说一下,这里叫人的名字也依旧会令人成习惯 ↩︎
-
可能表面上说接受我的安利,可背后也许会说,占用电脑空间,这也会在我即将推出的微信公众号中描述 ↩︎
-
因为甲方在,同时也可以半弥补我社交紧张的心理问题,即使微信说话没有语气 ↩︎
-
原本我也打算撰写一个播博客文章,因为工作原因,但我依旧坚持在flomo中记录,希望可以找到时间成功发布 ↩︎
本文转自: https://felixxiong.github.io/2022/04/17/%E7%9B%AE%E5%89%8D%E5%B7%A5%E4%BD%9C%E4%B8%AD%E9%81%87%E5%88%B0%E7%9A%84%E9%97%AE%E9%A2%98%E8%AE%B0%E5%BD%95%E5%8F%8A%E5%BA%94%E5%AF%B9%E6%96%B9%E5%BC%8F/
爱读书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