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s://onojyun.com/2022/11/15/8011/
△ 319|独居、内裤与死变态
有这样一种自我保护的场景:独居的女性在自家阳台上挂晒内衣时,会同时也挂几条男士的内裤,以表示自己并不是独居的情况。
但是同时还有另外几种情况也应该考虑进去:
- 独居的男性在自家阳台上挂男士内裤的同时,也挂女士内衣;
- 独居的女性在自家阳台上挂的全是男士内裤;
- 独居的男性在自家阳台上挂的全是女士内衣;
如果放在当前的性别议题之下,这三种情况分别会推导出三种结论:「处男自尊」「女性独立」「死变态」。
当然,今天并不是来讨论性别议题的,因为它本身很复杂,而且又没办法让对立两方都满意。比如以前经常会有人讨论,女性穿着男士内裤获得舒适感,但男性想要穿女士内衣就会被认为是「变态」。
这个话题,源自我很久以前的一场「实验」。
我大学期间,很早就搬出了寝室自己住在学校附近,所以我的出租房成了许多人「避世」的领域。比如和对方吵架的同学,会来找我倾诉,然后吃一顿我做的饭;或是不想上课假借出去看病的其他院系的朋友,会藏在我这里当个废人,然后吃一顿我做的饭;或者受不了宿舍吵闹环境想要安安静静学习的同学,会来我这里假装学个习,然后吃一顿我做的饭……
总之,我这里接待过各式各样的男女同学,除了没有让我腾出房间作为他们的「炮房宾馆」,基本上在出租屋里发生过各种各样的剧情——比如,前男友找来,但是我合租的室友正和她的男朋友在家做饭等等。而其他的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来蹭一顿我做的饭。
但是人来人往,听了他们很多故事,但总是那些狗屁倒灶翻来覆去的,所以总觉得对不起我辛辛苦苦做的一顿饭。所以我开始追加了一个实验游戏——我没有为这个实验命名过,今天我决定为它取名为:符号与信息传递。
举几个比较有趣的例子:
有一次,我在床头故意放了一盒避孕套,并不是刻意地放在那里,而是半遮半掩地藏在一本书的下面。没过几天,我回到自己的宿舍时,有几个同班同学对我半开玩笑,问我带了哪个同学回去睡了一晚。也就是说,我反推了时间,确定是三天之前,班长来过我家蹭饭吃,大概就是那个时候他看到了我故意设定的「条件」。果不其然,这个虚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后来,我增加了实验难度,比如借了同班同学跟我要好女生的一本书,假借要整理笔记。将她的书带回去后放在自己的书桌上。又过了几天,又有一个关于我的「谣言」传开了,那个女同学在我家过夜——原因我想应该是有人看到了她的书在我的书桌上。而这个消息需要反推到五天之前,有一群同班同学约我去逛超市,大概是那个时候在房间等我时,看到了那本书。(但这个实验本身有危险,因为那个女生有男朋友)
当然,每一次实验,我都会刻意为他们制造「实验环境」,比如让他们在房间里等着我,我去上个洗手间,或是给他们做一顿饭。
之前提到过,大学时我还组成一个叫「Zero Gravity」的奇怪地下组织,没有交代的是,其中「体育系的诗人」和「工商系小说家」都算是那时的校园风云人物,因为他们的外表出众,所以总是被人关注。「Zero Gravity」存续期间,他们也经常来我家蹭吃蹭喝,出入变多之后,也难免被人「怀疑」,我为什么偏偏和两个其他院系的人走得近。所以不久之后又有了关于我的「谣言」——我们三个成了学校的风云「同性恋」。我当初的结论是:得不到的,我就要毁掉。因为确实很多人得不到「诗人」和「小说家」。
预期的谣言出现后,我又邀请了「Zero Gravity」的另外两个朋友,美术系的两个美女经常来我家吃饭。这个时候谣言好像出现了悖论,关于「同性恋」的这个话题被矛盾卡死。后来实验中断了,因为我把这个实验告诉了「Zero Gravity」的成员,结果他们表演得太刻意,以至于被别人揭穿我们好像是在故意误导什么——当然,最终实验留在了一个也算「成功」的地方:那些传播谣言的人,觉得我们就是故意在表演,顺着他们的猜测去表演毫无隐瞒,所以他们否决自己的结论。
上述的实验是怎么被传播出去的呢——就跟挂在阳台的内衣是一个逻辑,因为合租的室友作为第一视角将他们看到的一切都加工成了一个最合理的结论,从而传递了信息——当然,他们本身也都是我的「样本」之一。
好了,该说结论了——我极少会相信被传递过来的信息,哪怕是回到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进行客观的描述,并进行了结论,这样的内容我一般都会留一个心眼。但这个原则并不是随时都会有效,如果我的妻子作为第一传播者,我并不会对信息进行筛选,但如果她传递的是另一个人传递过来的信息,我事后会重新思考这个信息的真伪度。
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对人没有「基本信任」的表现。也可以这样理解,但是我在对于信息的传递方面尤为「谨慎」。我见过太多通过所谓的一手资料就传递出现偏差的事情,而这些偏差,本身也是我用来「搞事」的方法——所谓只有流氓知道流氓在什么情况下会耍流氓。所以当信息出现偏差时,如果所有人都以偏差的方式传递下去,到最后一定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
可悲的是,就算有时候追溯到了最初的信息源头,它仍然是「主观臆断」的,无法从客观上进行事件的转述本身就是「如今中国媒体」最可悲的地方。比如一看到司机肇事,就会有一群人盯着这个新闻说的是男司机还是女司机;或是一辆电动车起火,一群人第一个说出的词一定是「特斯拉」。信息失真的结果,就是人们开始臆断信息,甚至成为最初的信息传递者,用一个错误的臆断将信息传递下去。
如果你再试着用「客观传递」的方式来传递以下几种情况:
- 独居的男性在自家阳台上挂男士内裤的同时,也挂女士内衣;
- 独居的女性在自家阳台上挂的全是男士内裤;
- 独居的男性在自家阳台上挂的全是女士内衣;
那结论是什么?
关我屁事啊!人家爱挂什么挂什么,不挂内裤的不穿内裤挂空档的也跟我没他妈的关系啊!
本文转自: https://onojyun.com/2022/11/15/8011/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