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同时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岭溪大队长
几周前,我自己去听了一场音乐会,“像个大人一样”,正襟危坐,目不转睛注视着乐者的演奏。各种乐器的声音完美交融,灵动舒缓的旋律瞬间占据了所有思维,音乐的确有种治愈一切的魔力,那两个小时,我忘记了当下的种种不快。音乐会的场馆不大,观众也不多,像我这样一个人去的却不在少数,大家很默契地分散而坐,互不打扰。
不记得从何时开始,我会安排自己适当地独处。我喜欢独自出门,坐在公交车的靠窗位置,戴上耳机,随意看着窗外变换的街景。我也愿意一个人去闲逛,可以反复地在同一家店里进进出出,花很长时间纠结要不要购入某个物品。我总是临时起意,不考虑时间,不计划行程,抬腿就走,随遇而安。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剧照
一个人做事,对曾经的我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犹记得学生时代,课间去个厕所,都要叫上好友一起,仿佛自己不认识路,又仿佛路上有洪水猛兽,好像一个人就等于被排挤一般,极没有安全感,走路都不自在。
就连《老友记》里也有过类似的情节,瑞秋从来不敢独自吃饭,她嘴硬说在其他人先吃完的时候,只有自己在单独进食。也有一集讲到,瑞秋尝试一个人去了餐厅,虽然开始有些难为情,但整体感受不错,她觉得自己是个酷女孩,计划以后还要独自就餐,但不排除剧情需要的因素,与她约会的男伴却认为她是个独自吃饭的怪人。
《老友记》剧照
也许是被动接受,当然也有主动选择,当下,独处对于成年人来说,简直太正常不过,一个人工作,一个人租房,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旅行……而我,在被动适应的过程中,竟然也主动喜欢上了独处,深觉偶尔独处是美好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项体验。
如今,我沉迷独处,无法自拔。近两年,我突然就爱上了赏花,北京的春天万紫千红,桃花、玉兰、樱花、海棠,在城市的各处竞相开放。花期不等人,我努力选在花开正旺的时节去看它们,但可能正值工作日,约不到同伴,于是便只好单独前往。起初我以为会很无聊,但没有社交,不能拍照,花反而赏得更加纯粹,我留意到樱花瓣的花裂,喜欢阳光下有如琉璃般的玉兰,感叹于大自然的精巧雕琢。
我想起曾经在那些毗邻江河湖海的城市,夏天的傍晚,好多人喜欢静静坐在水边,不说话,只是看着缓缓流动的水面,就觉得它十分唯美,但是它美在哪里,我却无法表达。
《青之炎》剧照
很多时刻,我并非空间意义上的独自一人,但即使穿梭于人群中,也能感受到独处的可贵,那是一种安稳的自由。
安迪·鲁尼曾说过:“如果你独自一人的时候笑了,那便是真心的笑。”独处让人变得细腻,也变得更加平和从容。思维随着目之所及的一切变换跳跃,我可以一边发呆一边思考,看到路边石头上的随笔涂鸦,听出鸟儿情绪不同的啁啾,想起某个尘封在心底里的平凡小事,我会感到顿悟、动容和快乐。
《想见你》剧照
独处也是一个重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与自己紧密相伴,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独处是治愈自己的动力,就像作家奥利维娅·莱恩在《孤独的城市》中写的,“在孤独中成形的事物,往往也能被用来救赎孤独。”
但独处只是万千生活方式的一种,你享受它,便选择它,不需要目的,也无所谓结果。可以像陆游,“朝餐烹芋糁,夜坐爇松明。划却弹棋局,此心如砥平。”也可以如李白,“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总之,把一个人的时光过得自在有趣儿,那就是不错的独处。
《小谢尔顿》剧照
不出门的日子,我希望能在家中有个属于自己的小角落:一个书架,上面都是我喜欢的书,一张木桌,摆放我视若珍宝的礼物,阳光透过大大的玻璃窗洒落进来,落在绿植上,落在琴弦上,落在慵懒的猫咪身上,猫咪随即咕噜着躺下。我就舒服地窝在这里,看书饮茶,无边幻想。
我曾看过一部情节简单又很有意思的日剧《独活女子的推荐》,独活,顾名思义就是独自生活,但又不仅仅是独自生活,它着重强调的,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态度。
剧中的女主角,39岁的出版社员工五月女惠女士,就是最典型的“独活女子”,她未婚未育,每天准点下班,有着异常充实的独活生活。五月女惠忙着与自己约会,她一个人去动物园、天文馆,攀岩、坐热气球、尝试游乐场的刺激项目,吃高级餐厅,隆重地庆祝自己的四十岁生日。在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五月女惠重新了解自己的喜好,亦学着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完完全全享受独处的时光。
《独活女子的推荐》剧照
人生本来就该如此,不强求不设限,不必规定到哪个年龄就要做什么样的事,也无须定义以何种方式生活,选择狂欢还是选择独处,都是每个人的自由。狂欢时尽情陶醉,独处时勇敢洒脱;狂欢时拥抱整个世界,独处时与自我和解。
前不久,我走进胡同里的一家酒吧,随便点了杯饮品,坐到天台上的位置。阳光暖暖地洒在我的头上和肩上,音乐声轻柔慵懒,因为是白天,整个店里只有我一位客人,两只自来熟的猫咪不时在房顶周围爬上爬下。我就这样坐着,不看手机,不想工作,坐了整整一个下午。
当时我就想,这些独处的快乐时刻,等我成为一个老太太时,也会清楚地记得。
排版:踢踢 / 审核:同同
三联人物故事征稿
投稿要求
故事须真实可靠,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看到或听到的故事,要求故事性强,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佳,有相关图片更佳。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征稿说明】
投稿方式
稿件字数5000字以内为佳。
稿件请同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稿件示例
来稿请注明联系电话,方便沟通。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
期待你的文字。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阅读原文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QXuP5ig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