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若干年后,我回忆2022年的生日时,我会想到什么呢?
或许,我会想到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份。
即便我出生在5月,这应该是初夏开始的月份。但是气温却还是会时不时地提醒你,冬天的尾巴似乎还没有离开。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5月,我的38岁生日是没有春天的。
这是一个悲观主义在弥漫的时代,是的,我使用了“时代”这个词语。
因为从2019年开始,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生活还会改变。而且,并不是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我常常自嘲我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但是,我现在却不得不承认我也开始有了抑郁情绪。
如果我不去思考太多的东西,选择盲从或视而不见的话,我想我会快乐许多。
但是,我做不到。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思考。
况且面对这个社会,你很难不去思考一些什么。
在我的大学时代,我们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们认为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开明和进步。
我们在那个时候认为,当我们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已经承认了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女权得到更多的尊重,甚至宪政改革也走到了一定的地步。
不过现在呢?
呵!这还真是个糟糕的时代呢!
按照惯例,给自己买了几本书作为生日礼物。
钱穆的《国史大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切萨雷·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
选择《国史大纲》的原因还是在于“读史使人明志”,同时我想从非共产党的角度去看看中国史的表述方式。而《我与地坛》则是闻名许久却一直没有机会去阅读。而最近在重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读到最后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时,有人说到这句与史铁生《合欢树》(收录于《我与地坛》)的最后那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史铁生,《合欢树》
至于《社会契约论》和《论犯罪与刑罚》则是某日和人讨论“死刑废除”问题时想到的,毕竟目前主流的“废死”思想都是出自这两本书。
依稀记得我在大学时代是坚定的“废死”支持者,但现在嘛……我现在更多地支持谨慎和尽量少地使用死刑。
果然,人的想法会随着时间和阅历而改变。
而再做“中国政治坐标系测试”后,我的立场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政治和文化上,我依旧是自由主义者,特别是在文化上变得越发“激进”了;但在经济上,我却变得越发保守起来。
其实,我很少就时政发表我的看法,因为我知道我的看法对于这个社会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只是,忽然听到了一句话,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说点什么。
而对此的评论其实在《道德经》中已经有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是的,我能说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结束的时候应该来一段音乐,我觉得花儿乐队的《消灭》或许很适合。
本文转自: https://shinekid.com/2022/05/happy-birthday-2022/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