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职业的杠铃策略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提出了杠铃策略。杠铃:一个杠轴,两端加重,供举重者使用。杠铃的特点是两头重、中间轻。杠铃策略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而且摈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的策略。它往往会形成一种有利的不对称性。杠铃的一头极其保守,另一头则极端偏好风险,中间全无。
简单来说,我们要重视极好和极坏的两端情况,规避中间的普通情况。
塔勒布认为,杠铃策略是处理所有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以工作为例,阐述了职业的杠铃策略。他说:「如果我不得不上班的话,我认为最可取的(痛苦也较少的)就是高强度地工作一段非常短的时间,然后什么都不做(假设什么都不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什么都不做),直到我完全恢复,并期待重来一次。而不是像日本人那样从事那种低强度、无休止、缺乏睡眠保证的、乏味的工作。」
2. 什么是自由职业态
个人职业的杠铃策略,令我想起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中提到的「自由职业态」概念。一个有自由职业态的人,可以选择在组织里面继续工作,也可以自己出来成为自由职业者,拥有了更大的自由。
在课程里,他还介绍了自由职业态的一个具体策略——英国一代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发明的「组合式工作」方法。汉迪把自己每年的工作清晰地分成四个部分:有薪工作(6个月全职上班)、学习工作(3个月集中学习)、家庭工作(2个月用心陪伴家人)和义务工作(1个月做志愿者)。学习工作让他持续升级;家庭工作和义务工作给他提供归属感和意义感。
古典老师说,如果做不到以一年为单位,可以从一周开始小的工作组合。有一位全职妈妈选择周末在家陪伴孩子,平时下班后找阿姨带孩子,自己则利用这段时间充电学习。
我理解所谓的「自由职业态」和「组合式工作」,最重要的是,可以自己把控工作时间和工作节奏,不管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单位。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自由职业。不过,人人都能践行「自由职业态」,组建一周甚至一天的「组合式工作」。
3. 我的自由职业态实践
我目前在研究所做着一份全职的工作,从三年前开始实践「自由职业态」,持续搭建自己每天的组合式工作方法。
每个工作日,属于我的自由时间大概4个小时。①上下班地铁的2个小时,我主要用手机阅读和写作。②早到单位的1个小时。我会选择在附近的咖啡馆,学习感兴趣的在线课程。③中午休息1个小时。我通常吃自己带的简单午餐,并在这段时间进行规划和反思,最近也开始阅读斯多葛学派的哲学著作。
在工作时间,我会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和工作的轻重缓急,提前做好规划,提高工作效率,尽量领先自己的时间表。万维钢老师认为:如果你始终领先你的时间表,你就没有必须做的事。没有必须做的事儿,你就有了可选项,有了创造和改变的可能。时间就好像金钱:你花了它就不是你的了,可是你一直不花,它也不是你的。只有在你“可以花也可以不花”的那一刻,它才是你的。我深以为是。
三年的「自由职业态」实践下来,我的确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平静。剔除了工作中不好的一面,保留了其中好的一面。这也是一种反脆弱的策略吧。
来源:公众号“简单生活的理想”。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SE5V7XI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