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成甲老师《好好思考》中提到的《五星笔记法》。五星笔记法是成甲老师提到的关于工作中学习思维模型的核心方法,成甲老师认为:工作中快速进步的关键,找到别人的优势策略,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思维模型。对于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永远不是具体的方法和结论,而是思考问题的过程,掌握别人的思维模型,能够通过做笔记学习整理优秀同事和前辈的隐性知识,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模型,正是特别高效的学习方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笔记才能更好地转化隐性知识为思维模型呢?
人们在做笔记时有一个巨大的误区:我们总以为记笔记就要记下重点的句子和观点,以便提醒自己、强化记忆。然而,这根本不是做笔记的核心。做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下别人的想法或观点,而是要借鉴别人的思想和做法,改进和优化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再重复一遍:做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别人的知识,而是用别人的知识,升级你的知识体系。
一旦想明白这一点,我做笔记的方法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笔记主要不是记录别人讲的内容,而是记录别人没讲的内容,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你可能好奇,我们怎么能记录别人没讲的内容呢?
这就要用到成甲老师发展出的一个笔记新方法:五星笔记法。
所谓五星笔记法,就是每次记笔记之前,先画出五个星星,每个星星代表一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
这个方法背后的核心原理是:别人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别人的知识。我们只有对书中知识进行二次深加工,把别人的知识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把那些启发和收获与自己的经历、接下来的行动相联系,才能真正从别人的做法中提取精华。
而五星笔记法中的五个问题分别是:
1.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其实,无论是一本书的主题还是工作、上课要讨论的议题,我们往往是提前知道的。因此,在读书或者开会之前,可以想想,如果我是作者或演讲人,我会如何讨论这个主题?等到打开书或者领导、同事开始讲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比较大家思路之间的差别。
2.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推理逻辑往往比具体结论更重要。
因此,我在记录笔记的时候,不仅留心他说了什么,更关注他讲述的逻辑,在对方讲的时候,就尝试画出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图,推测对方的思考过程。
3.这次讨论中我有什么疑问和启发?
对方讲的内容我有疑问吗?
有哪些观点给自己很大启发?
在讨论中我还联想到了哪些相关的案例和经验?
……
这些灵光一现的启发点、疑问点,要及时记录下来,之后要再花时间加工分析。
4.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思维模型?
把启发加工成过去自己学习过的其他原理,用新原理解释旧道理,把它提炼出思维模型。这个工作是要专门花时间提炼总结的。
5.这次讨论中给我的启发,哪些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我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启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想法中,还要变成自己日程表中的行动计划,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五个问题就是五星笔记法的核心内容。
你有没有发现,这种记笔记的方法,关键不是对方讲了什么,而是对方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启发,这些启发如何改进认知。在这种思路下,我做的笔记就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例如,我开会时记录下的内容,一般只占我最终笔记的百分之二十。因为在现场做完笔记之后,
还要用更多的精力,回答五星笔记法提出的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也太费时间了吧。可是,东西贵不贵,不仅仅取决于价格,还要看你的收益。如果我们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形成更准确的决策判断力,那么,花时间在构建更系统的知识体系上,就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比如,第一,我看了成甲老师这本《好好思考》,这本书主要讲了多元思维模型如何建立以及运用,我为什么看这本书,是觉得自己思考力较弱,没有思维模型的概念,所以想学习;
-
这本书的逻辑是什么?由浅入深,1获取思维模型–掌握思维模型–内化思维模型;
2从单一思维模型到多元思维模型的搭建与运用;3跨学科模型与多元思维模型的组合运用。这也是一个由直接思考到深度思考的过程,是综合运用的结果。
-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思维模型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我虽然在学习思维模型,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我们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可以调用模型进行解决,我们可以解决不同行业的问题,实现思维的迁移。
-
作者写这本书的思维模型应该是多元思维模型。
-
我刚才说到的启发,能用到行动中的就是用五星笔记法复盘了书中的内容,今后可以用五星笔记法记录会议纪要、线上课程、线下分享等等。
五星笔记法更多的是促进我们思考,我非常喜欢这个模型,要勤加练习,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模型。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5UzR0Py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