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标志,是终于不再被情绪左右了。
1
小曾是我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大厂工作多年,逻辑性很强,长得也好看。但情路实在坎坷。
她在20多岁时,每次决定要分手,都是带着情绪去判断,最后和前任们都闹得不太愉快。更致命的是,这种不愉快的分手,会让她觉得很不甘心,她还会后悔自己的判断是不是错了,每次和我聊起来,甚至会说“如果当初不分手,说不定现在会很幸福。”
情绪化的处理结果,就会导致她往往要花好几年才能忘记前任。
但好在她是个愿意自省的人,通过几段失败的恋情学到了很多,于是过了30岁后,她会更理性地看待分手这件行为。反而在她懂得了许多事情不必强求后,虽然也会经历“不合适”而分手,但也能收获比以往更多、更稳定的爱。
她说:“谈恋爱的时候all in,甜就完了;分手时不拖泥带水,不让自己陷入情绪化中,根本不会再有年轻时的纠结、埋怨、不甘心。”反而能更快地忘记对方了。
因为“不合适”已经为所有可能有的举动给出了标准的答案。
既然不合适,何必为一个以后可能都不会有交集的人伤脑筋?
2
情绪不仅对亲密关系有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职业发展。
我最近关注的职业作家七芊老师就提醒大家,面试时不要有太大情绪外显,尽量不要开玩笑、不要有表情波动,否则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在工作中可能会情绪化处理问题。可以表现得“冷”一些,这样面试官给你的判断才能是:足够冷静,可以理性处理工作任务。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有面试时感觉答得头头是道,但回头问面试成绩,却被通知没拿到offer?有可能就是面试时表现出来的潜在情绪导致,你以为自己没有情绪化,但一个表情、一句话背后所隐藏的内容可是意味深长的,你无法控制对方的解读思路。
不仅仅是面试,想想看,身边是否有很多和你相处得很好、性格也很好的同事,每天一起嘻嘻哈哈,领导也很乐于和你们相处,但你们却都无法拿到晋升机会?当机会一次次错过,虽然表面上装作ok,但内心里又会感到很受伤、很不开心,甚至想要去找领导理论。
这时候就说明需要学习情绪管理了。
因为职场如战场,让自己开心当然很必要,但在工作中要尽量少参杂个人情感。
3
情绪管理如此重要,对我们学习、工作和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关于情绪管理的,由盖伊·温奇博士撰写的《情绪急救》。
这本书由我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朋友推荐,说这本书是他读过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最实用的。每本书对不同的人作用会不一样,但《情绪急救》确实有助于我们找到情绪伤害的解法,进而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中产生的方方面面问题。
它针对不同的情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法。
比如针对有人觉得自己很“失败”的这个情绪,书中给出了4个治疗方法:
解法1 专注于你能够控制的因素
解法2 从绩效压力中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解法3 承担责任,承担恐惧
解法4 寻求他人支持
又如针对“反刍”(经历了负性事件后,我们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这个情绪,书中同样给出了4个治疗方法:
解法1 愤怒重构
解法2 改变视角
解法3 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痛苦
解法4 善待你的朋友
另外,书中还有针对自卑、内疚、孤独、生活摩擦、精神创伤等不同情绪的治疗方法,强烈推荐你也去看看。
4
听过一句话:“不被情绪裹挟,才是高级的自由”。
尊重所有的声音,接受所有的声音,但不要被影响,当情绪都无法束缚我们时,才达成了高级的自由。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懵懂的少女时代,总觉得古人说这句话,是让我们去包容别人,倡导吃亏是福,其实是劝人不要计较,多少有点“圣母心”;
到现在,在社会大染缸浸染多年后,才发现,是因为这样做能让我们不受情绪左右,去客观看待事情,抓主要矛盾,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5
不被情绪裹挟,真的能让我们强大很多。
就拿我学英语这件事来说。以前我总因为自己口语不好而试图藏拙,尽量让自己不去需要口语的场景里。现在则非常坦然,被说口语差也不要紧,反正我的目的就是练习口语,如果口语很好我还练什么?
如果有人觉得听着难受而表达了不满,那是TA的问题,既然只想和口语高手交流,怎么来到有我这种口语菜鸟的场景了?说明TA来错圈子了嘛。
所以说,跳脱情绪去看每件事情,能让我们更豁达,成长也更快。
—— 完 ——
我是芯芯,本文来自公众号“煤油灯芯”,我会持续分享更多有价值的书籍和成长方式!一起期待下一本书~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ILGzHcY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