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巨星科比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上作访谈,说女儿很爱打篮球,经常在家练习。有时他建议孩子试试这样投篮,孩子不以为然地反驳:“可是我的教练说应该那样投!”科比的孩子都不听他的,我们普通人更应该接受孩子更听老师的话这一普世现状。
《西小河的夏天》剧照
因为老师在孩子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的人物,有机会去学校的时候,我就留心观察孩子学校的老师。我特别关注这件事,因为我们送孩子上的是英国公立小学。英国的公立教育系统,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上了报纸的都是可怕的故事,但是私校的可怕故事也有很多。如果只用能客观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公立学校的资源总体来说不如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人均经费较少,师生比较低,也就是说公立学校的学生得到的资源不如私校那么多。但是,教育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艺术,跟经费和投入并不成简单的线性关系。我认为,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每日近距离接触,提供支持和教育的老师本人。好老师多带几个孩子,也比不称职的老师一对一要强多了。
好老师最显著的特点是能量十足,充满温暖。每送孩子去上学,看见每个班级门口等着迎接学生的老师,一个个笑容满面,亲切地招呼走进班级的孩子,我会觉得自己也被鼓舞到了。在推崇严厉教育的时代,老师不苟言笑,学校认为老师要严肃才能维持师长的威信,老师的威信是学校纪律和学习的基石。真的是这样吗?我小的时候,有个老师出名的严厉,从来不笑,经常在课堂上大骂社会现状。我们学生不懂事,也并没有觉得这样的老师特别有威信,反而会在背后嘲笑他,给他起外号叫“科学老虾米”,隐隐觉得这是我们结成了同盟挑战权威的一种体现。参与起外号和叫外号的孩子,多少有点儿得意。小孩虽然天真,却很有直觉。他们的集体意识能反映出哪个老师在孩子心中有真正的威信,哪个老师不过是纸老虎。孔子说小孩“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明孩子并不会单纯地害怕成年人,而是一直处在好奇观察甚至挑战的状态。
《地球上的星星》剧照
好老师也会留心每个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强求学生行动一致。我的孩子总体来说性格温和,但有时也会闹脾气。他上学以后,我们一直有点担心他能不能成功融入集体,和别的孩子一起学习和玩耍。跟老师一对一开会的时候,老师说了她的观察:我的孩子不喜欢很快地放下手上正在做的事,进入下一种活动。所以,他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提前通知来做好准备或调整情绪。另外,他也不喜欢频率高音量大的环境,比如某些机器,还有一大群小朋友兴高采烈吵吵闹闹的声音。因此在嘈杂的环境里,给他戴上防噪音耳套,他就会表现得合作很多。在班级演出时,我看到他扮演一只小老鼠,脑袋上除了戴着老鼠耳朵,还戴了防噪耳套。我们作为父母,很是惭愧都没观察到这一点,马上照做,买了防噪耳套。在家开动吸尘器的时候让他戴上,果然他就没有那么烦躁不安了。
《讲台深处》剧照
好老师最重要的能力是以合理的方式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行为。有一次我去学校见老师,看见一个男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排球,在跟一个垂着头气鼓鼓的男孩子严肃地交谈。听上下文大概是那个男孩子在外面游戏场上玩的时候跟另一个小孩起了矛盾,用球扔了那个孩子。老师立即把动手的男孩从游戏场带离,在室内进行单独的教育。男孩对老师说“……但是那种行为真的很讨厌啊!”老师立即坚决地回答:“你以后长大,会在世界上遇上更多讨厌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这样方式来解决。”男孩不出声了。过了一小会儿,老师又说:“你一直是个有分寸的好孩子,我相信你以后能处理得更好。”我偷偷看了一眼那个孩子,他脸上的不耐烦和气鼓鼓消退了很多,变成了一种掺杂着懊悔的平和。这一回合老师取得了全面胜利,不论这个孩子是否还认为他有充分的理由动手,可以想象以后他再遇上这样的情况,会更好地管住自己的怒火,而不是重复过去的错误,或者另外找个发泄对象。
《叫我第一名》剧照
简单粗暴的惩罚一定不是好的教育,它不能教会孩子正确处理事件,也不能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情绪。简单粗暴的惩罚正是老师自己欠缺能力和威信的体现,不幸的是,相信惩罚是教育的唯一手段的老师,在英国的中小学为数不少。一个校长上了新闻,他调去新学校后,引入了一系列新规定,包括“与教职员讲话时要面带微笑直视双眼”,要求中学生必须严格照做,否则就会得到留堂的惩罚。他的最高纪录是一日之内罚超过一百五十名学生留堂,等于半个学校。这个老师坚决认为自己在执行“好的教育”,指责家长们没有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家长和管理层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约束他的行为。我在学校里听到的这一小段师生对话,与新闻上读到的粗暴的老师形成强烈对照。我庆幸这所学校里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真正了解自己的工作是扶持和诱导,而不是监狱看守。
END
微信编辑:想想
2022《少年新知》订阅
2022年《少年新知》订阅开始啦!
限时优享订阅价,下单赠送少年笔记本。大家抓紧下单吧!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2022年《少年新知》订阅。
阅读原文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KhycF1P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