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如何思考的》
我想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哲学好书。哲学书一般都不太好读,这本是个例外,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毫不费力地引出一个又一个复杂的哲学概念,读起来畅快淋漓。
01 /打开了我的哲学观。
对我来说,读哲学的目的不是记住某位哲学家有哪些标志性学说,而是思考哲学家们的哪些观点可以为我所用,可以用来打造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之网。
《世界是如何思考的》是一本全球哲学通史选辑,包罗了西方哲学、中国哲学、日本哲学、印度哲学、佛学、伊斯兰哲学,甚至是非洲哲学。它真的打开了我的哲学视野和格局——不盲从某一特定的哲学,不局限于西哲或者中哲,学会怀着敬意而不是对某一文化的过去和现在一味地服从;放眼全世界,环游世界哲学,更多地了解不同哲学传统的人们是如何思考的,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立体哲学观。
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摸到大象耳朵的人宣称大象像一个簸箕,摸到象牙的人宣称大象像一个犁头,摸到象腿的人说大象像柱子等等,从局部看,每个人都看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但只有把所有人的观点结合在一起,才勾勒出大象的整体面貌。放在哲学上,道理一样,不论是西方哲学(近代被认为是普世哲学)、还是中国哲学、或者佛学、印度哲学、伊斯兰哲学,它们都是世界哲学的一部分,每种哲学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每种哲学都触及了真理的一个方面,只有当我们把不同视角的传统哲学放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丰富我们的思维世界,才能看到更加完整的哲学图景。
02 /逻辑构架好,适合普通哲学读者
我们必须承认,早期哲学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不同文化下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和对哲学大问题的不同思考方式。如何从哲学角度去探究人们不同的思考方式呢?
作者从四部分入手哲学:一、认识论 二、宇宙论(本体论)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应该如何生活,这四部分一环扣一环,逻辑严密。因为只有在审视了哲学如何理解知识的基础、了解世界的结构和自我认知后,我们才能理解人们的思考方法,最终指向对自己的探索:如何更好的了解自己,所以这本书不要跳读,慢慢读,慢慢理解。
此外,作者对不同的哲学传统都有深刻而清晰的分析。
03 /是哲学之旅,也是文化之旅
虽然是一本哲学书,一点不枯燥。阅读的过程既是一场哲学之旅,也是一场文化之旅。
每个小章节篇幅不长,开篇大多以作者的见闻为引子,带入感好;同时对复杂的哲学观念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类比,浅显易懂。
比如解释西哲中的还原论,作者用牛肉汉堡的面包成分和营养价值表作类比,既简单又巧妙解释了还原论。还原论认为理解任何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将其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强调部分而非整体。产品成分表一下子就让我们认识到“还原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04 /对学习哲学有帮助的几个观点
-
理解哲学家,首先在他的背景下理解他,然后,在现在的时代理解他。如果我们不能看到人附着所说的如何适用于此时此地,我们就注定要浪费或滥用这些经典。
-
比较哲学不应该将哲学当作博物馆文物一样去研究,而是认识到哲学是一些动态的系统。如果理解得当,它们不仅能让我们洞察现在和过去,也能让我们预见潜在的未来。
-
在不放弃母语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其它语言来扩大我们的理解力。
-
知晓双重文化的人在创造力上更有优势。
作者非常诚恳地说:我们不敢假装自己能够在几年的时间里就理解全世界的哲学,更不用说,但靠一本书就可以读通。我更没谦虚的打算是,先要找出我们需要理解东西,然后才能开始去理解。寻找这个哲学切入点就像在民族志主题公园里寻找一神秘之门,让我们得以进入真实的世界。因此,这本本介绍性的书也只是进一步研究的序曲,是你个更长期的、开放的和无终结的项目的第一步。
如果你想读哲学,希望这本书能够带你走入哲学的大门。
谢谢你的阅读,咱们下篇见!
我的公众号:小麦的时光机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akOnE7d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