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设置目标?做为业务辅助部门,跟着业务走就行了,需要自己的目标吗?
如果你在一个落实OKR的团队中担任设计师,一定产生过这个想法,它往往是产生于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设定工作目标,听着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它要具体务实、自己认可、能让自己有干劲、能指导自己的行为等特点。太难了~~
要想设置好工作目标,我们必须要理解职业场景下目标的意义。准确的讲,目标即不是领导设置给下级的枷锁,也不是鞭策员工干活的皮鞭。目标的真正价值是帮助我们理解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职业中目标的意义,是帮助我们理解一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当明确了目标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会面临实际的问题。OKR的落实和执行,是自上向下的——有了部门OKR后,个人OKR如何设置?这是我们最近半年遇到的问题。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KPI说起。
KPI,是上级确定了目标执行的方法——下级只要确定能完成多少即可,其他的不要多想。
OKR,则是管理者仅确定部门级OKR,完成部门OKR的主动权和方法,则交由下级来思考。管理者只要结果,实现过程则由下级自行发挥,这给下级以最大的空间和自由度。
要想设好个人OKR,需要主动思考——结合自己的工作主动思考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撑部门OKR的完成。
在个人应用OKR的早期阶段往往不知如何思考,因此会直接照搬部门OKR(改一些指标)——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慢慢的,部门目标中的KR,应该只是对个人OKR的制作起到参考作用——OKR真正具有个人特质。
部门级KR,只是个人制作OKR的参考。随着个人思考的持续投入,个人OKR会慢慢具备明显的个性特质,而这需要一段时间来转变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管理者为了省事,会让下级直接来“背”部门KR。这样部门OKR是否完成,完全决定于下级是否达标——变成由下级来对部门OKR负责——管理者逃避了完成部门OKR的责任。
明确的讲,部门OKR是否达成,其KR应该是由其管理者来保证,不应由下级来保证。部门OKR的制定者,需要:
-
对部门KR的达成负责
-
在早期正确评估个人OKR对部门OKR的支撑能力,并做好沟通和调整
-
定期跟踪OKR,在出现下级OKR完成度出现偏差时,及时沟通调整
OKR若是使用正确,是能够持续激发各层创造力、为项目开发多个智慧大脑,达到“众智成城”的效果。因此,管理者应为下级OKR的制定留有空间和自主性,下级制定个人OKR时应主动和积极思考,由自己来定义如何支撑部门目标。否则,就会变成“我做了,但我不对结果负责,因为目标是领导制定的”。为保证OKR的实现,还需要管理者持续投入精力,并由自己对部门OKR负责(不要让下级去“背”),这是一种精力和智力的挑战,也是对人性(倾向轻松,逃避辛苦)的克服。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akRuIQg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