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测算,如所在城市政策下限和银行具体执行利率跟随全国政策同步下调,居民家庭申请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时,利息支出会有所减少。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利率下调20个基点,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
来源:综合自证券时报、北京青年报、第一财经、东莞市住建局、南京房协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宣布下调商业性房贷利率,首套房贷利率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通知主要针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
政策调整后,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不低于相应期限LPR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按4月20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4.4%),如所在城市政策下限和银行具体执行利率跟随全国政策同步下调,居民家庭申请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时,利息支出会有所减少。
据测算,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利率下调20个基点,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降低住房贷款利率反映了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意图,有利于降低住房购置成本,有利于刺激需求边际改善。结合近期各地政策持续放松,包括降低首付、降低房贷利率、松绑限售、放松限购等政策在一起,将为5月中下旬以及后续市场交易的活跃创造更好的条件,预计一些市场交易行情疲软的城市,将基于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工具,积极开展更宽松的房贷政策。
01
央行、银保监会下调全国首套房贷利率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要求:
一、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根据2019年央行发布的关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安排,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
二、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对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的原因,央行表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重要内容。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调整有关事项。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在全国政策下限调整后,各地政策是否同步调整?
对此,第一财经采访了解到,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确定遵循“因城施策”原则,采用“全国+地方+银行”三层确定机制。本次调整主要针对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地方层面,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调整方向,可选择跟随全国下限下调,也可保持不动或适度上调,维持区域房地产市场稳定。在城市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
通知对于居民家庭有什么影响?有专家对记者表示,通知主要针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政策调整后,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不低于相应期限LPR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按4月20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4.4%),如所在城市政策下限和银行具体执行利率跟随全国政策同步下调,居民家庭申请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时,利息支出会有所减少。
“按贷款金额50万元、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估算,利率下调20个基点,平均每月可减少月供支出约60元,未来30年内共减少利息支出约2万元。”上述专家称。
02
降低购房成本,更好满足首套购房需求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降低住房贷款利率反映了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意图。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尤其是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阶段房地产市场需求相对偏弱,通过降低住房贷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住房购置成本,有利于刺激需求边际改善。
另外,杨畅认为,降低住房贷款利率有利于消除利率剪刀差。自2021年1月以来,首套房与二套房贷款市场平均利率持续回升,近期尽管回落,但仍然高于2021年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然明显高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水平,而个人住房贷款相较于一般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更好、还款风险更低,但承受了较高的风险溢价。因此,现阶段降低住房贷款利率,有利于改变不同质量资产利率的剪刀差。
杨畅同时指出,在刺激需求的同时坚持“房住不炒”。该政策重点对首套房贷款利率进行调整,同时,该政策强调,“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拉大了首套房与二套房贷款利差,在刺激首套房需求释放的同时,有利于避免加大投资投机性需求。
杨畅认为,因城施策有利于精准调控。该政策强调“各城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对于部分人口流入数量较大,住房具有刚性需求的城市,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加点方式,有利于对需求释放进行精准调控,防止产生房价快速上行的压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此次央行首次对于差别化房贷政策发布专门文件,充分体现了当前房贷持续发力、扭转近期房地产交易行情颓废态势的决心。此次下调房贷利率会产生四个重要的影响。
一是有助于引导地方政府和银行机构进一步调整贷款政策,尤其是在房贷利率方面,能降则降、能低则低,充分为低成本购房落实优惠政策。
二是有助于引导房企积极推盘和销售,尤其是结合近期的房贷利率成本较低的优势,鼓励房企积极销售,充分带动房地产交易行情的活跃。
三是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购房者的成本,同时结合近期各地政策持续放松的工作,客观上可以进一步促进购房者购房压力的减少。包括降低首付、降低房贷利率、松绑二手房限售、松绑限购等政策在一起,将为5月中下旬以及后续市场交易的活跃创造更好的条件。
四是有助于各地基于实际情况开展房地产贷款工作,一些市场交易行情疲软的城市,将基于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工具,积极开展更宽松的房贷政策。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近日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的确定遵循因城施策原则,采用了全国、城市、银行三层的定价机制。以利率下限为例,全国层面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的LPR,二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这是全国都要遵守的下限政策;人民银行各省分支机构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全国政策下限基础上,确定辖内每个城市的贷款利率加点下限,这是本城市范围内都要遵守的下限,实践中,多数城市直接采用了全国下限,没有额外再做加点要求;银行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明确利率的定价规则,在各城市利率政策下限基础上,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这是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决策。
“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是发生在银行层面。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邹澜称,此外,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这是城市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化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
03
3月份以来,
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
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
4月14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发布会上表示,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此外,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这是城市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化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
不过,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统计显示,目前大部分地区实际执行的个人房贷利率水平依然明显高于全国统一的下限。央行最近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49%,比去年末下调14个基点。
4月份,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17%,二套为5.45%,分别较上月回落17个、15个基点,创2019年以来月度新低。
据报道,广州地区目前多数银行首套利率为5.2%-4.8%,二套5.2%-5.4%之间,部分外资行最低降到4.6%;南京主流首套利率在5%-5.2%之间,部分行低至4.8%-4.9%;深圳首套住宅房贷利率普遍为4.9%,二套住宅为5.2%;苏州大部银行首套利率为4.6%。
04
部分城市放宽二孩以上家庭购房
这周末,各地也发布了多个楼市新政。
13日晚间,南京正式官宣,南京二孩及以上家庭,可购买第三套房,这是南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第6次“松绑”。
14日凌晨,东莞出台楼市新政,继续加大松绑力度。其中,二孩以上的家庭,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同时取证2年之后,就可以售卖。
-
南京多孩家庭可购买第三套住房
5月13日,“南京房协”微信公众号发布楼市新政,为支持改善型购房需求,南京自5月11日起,针对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的南京户籍居民家庭可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同时可享受相关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
-
东莞发布7条楼市新政
5月14日凌晨,东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东建〔2022〕4号)》,并从5月14日起施行。
《通知》主要从七个方面作出优化调整。
一是保障刚性住房需求。发挥好保障性住房“兜底”作用,切实加强对新市民、青年人、各层次人才、中低收入户籍家庭等重点群体的住房保障。通过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通过配售“三限房”、安居房等,降低符合条件的刚需群体和人才的购房门槛;鼓励城市更新项目配建共有产权住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大公积金对保障性住房租购的支持力度。通过夯实住房保障基础,更好满足刚性住房需求。
二是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居民家庭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可以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其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需提供购房之日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4个月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居民家庭持有或购买“双(多)证房”但实质作为一套住房使用的,在核验购房资格时视作一套商品住房。结合本市实际,加强对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分析研究,并适时优化相关政策,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差异化的住房改善需求。
三是满足合理购房信贷需求。积极支持居民合理住房信贷需求。商业银行要准确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鼓励银行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的购房人,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是稳定住宅用地供应。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优化住宅用地出让条件;鼓励开发企业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合理确定住宅用地商业配比;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对分期缴纳土地价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缴纳不低于50%的土地出让金后,可办理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报建等手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进度。
五是提高商品住宅品质。严格落实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明确商品住宅基本品质要求,鼓励开发企业自主提高品质建设标准,支持优质优价。明确购买政府认定的绿色建筑商品住宅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可依规上浮20%的额度,增强开发企业“提品质”的积极性。
六是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强化预售资金信息化监管。合理确定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额度,确保项目竣工交付所需资金并专款专用,超出监管额度的资金可由开发企业提取使用。改善企业资金周转,保障项目如期竣工交付。
七是优化服务便利交易。优化并定期更新“房价地图”,进一步加强房价信息公开;逐步推行“交房即发证”,有效保障买卖双方合法权益;推进抵押中房屋交易,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和风险;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的可以进行交易转让。通过系列优化措施,促进商品住房有序交易和流通。
此外,《通知》明确,稳定住宅用地供应、提高商品住宅品质、优化预售资金监管。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izwX3JM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