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是怪异。“应该关心什么”总带有道德和强制的意味,容易联想到一个场景:日本侵华,热血青年站在台上呼吁,大家要爱国、要团结、要战斗,不要自私、不要玩乐。
虽然我们生活在小家小世界里,但并非只关心搞钱、油盐酱醋、家长里短,每天还是要看新闻的。换言之,人们关心的事情通常是多层次的。
特别在公共场合,谈论彼此的时候,同时也总离不开人们共同关心的事情。
对于“我们应该关心什么?”的反思,我优先对话的对象是NGO的伙伴。
NGO是指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俗称公益慈善机构。从名字就可以清楚,在里面的人要比一般人更为理想主义,毕竟是“做公益、不赚钱”嘛!
NGO做的是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作为一名前NGO从业者,我所在的机构主要关注底层群体,如农民工、底层女性、流动和留守儿童等。对象化的身份和称呼是为了好记和区分,在工作过程中,实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遭遇的是直接且真实的难题。
举个例子,农民工X未必需要在大城市买房和入户,但是,打工十几年,子女都在身边,就要解决上学问题;为了让子女上学,就需要积分入学/入户;要有积分,就需要缴纳社保,或者去考资格证书;要缴纳社保,需要公司依法办事、需要农民工有权益意识、需要政府对公司进行监管等等;当然,这是只是其中一条议题剖析和推进的逻辑线。
现在回看,在NGO内部,不同的同事入职、参与公益的动机有很大差异。在这里没有任何贬低之意,只是讲讲自己的观察:
有的伙伴出于真诚地理想与信念,类似于民国热血青年,愿意为有社会价值的志业贡献自己;
有的人有点小理想,认为做的都是好事、正确的事,生命恰巧由于种种机缘进入到NGO,就去做了。【我就属于这一类】
有的人,按照一般说法就是“动机不纯”,主要为了名、利,以及有“道德的”、带有“救世意味”的地位等;
以上是起初做公益的动机,但是,时间会影响初心。更为真实的是,伙伴们在做的过程中,年纪增长,生儿育女,既要关心理想,也要养家。有些继续坚持拿低薪做有意义的事情,有些选择转行;还有的人,做着做着找到了投机取巧的方法,发现这是门好生意,有名有地位还有利益,就“开开心心”一直做下去了。
实现理想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大群人的事情。如此,理想主义者需要影响Ta人关注和参与推动,告诉人们“我们应该关心什么?”
我举一个关于“女权/性别平权”的例子,当然,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论题。我是男的,不是想从支持与反对的角度去看,只是讲讲自己的切身观察。
我对该议题的态度有如下变化:起初,作为一个渴望开放思想的人,自己对女性权益议题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也会主动去传播;慢慢地,我对内部的争论有些吃不消,特别在传统性别结构中,男性天然是有原罪的,想想自己要背负几千年男性对女性压迫的罪过,我逐渐感到退怯;
后来,看着朋友们分享的文章,多为男性和父权导致的“XX堕胎5次”“受家暴”“一生苦难”等等。接收的压力多了,自己会皱眉、会反感。再后来,我对女性权益议题变得不关注,也不上心了。
从热血青年的角度来看,可以这样解释我的转变:1.终究,男性只从男性立场和利益出发;2.理想不够纯粹,无法长久坚持,为了个人利益就“叛变”了。
我是这样理解这段经历的,自己从行路中慢慢发现,关心是自然的行为,与经历、朋友圈、偶然遇见等因素相关。
比如一个人从小生活在贫困乡村,成年后有很好的残障或同性恋朋友,可能会对贫富差距会有更切身的体验,也更清楚残障或同性恋是什么样的状态。
但是,不能理所应当认为所有人都应以同等力度关注贫富分化、残障和瓷娃娃。人家很少经历困窘之感,那就没有理由装成“苦大仇深”的样子。如果只是重复某些论述和话语,没有真切的体验和领会,是难以真正理解和关心的(更何况,许多真正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熬出来的)。
关心是因人而异的,是多重多层次的。相同的议题,在不同人身上的权重不同。有人关心性别平等,乃至于当做志业;有人关心瓷娃娃,却并未做全职公益人,而是成为志愿者,亦或只是远远的关注和捐赠。
如果是政治家,需要鼓动和汇集思想和力量,谈及“大众应该关心什么”,也需要想办法去争取赞同;而非强制认为人们一定要以同等力度关心Ta认为应该关心的议题,不按这个来就得“上纲上线”。
我钦佩坚守理想的伙伴,在以搞钱为核心的时代里,能够放下一些个人利益,勇于面对世俗压力。
不过呢,事情也没那么简单。
理想不是太阳,不是亿万年不变的物质实体。理想的基石源于人们在时代内具体的体验、诉求和联系,换句话说,基石在变,也会导致理想变化。
更直接地讲,理想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我们谈贝多芬、梵高、切格瓦拉等等,都是在回顾形状已然固定的时代,并认为大师和英雄坚守了“正确的事情”。
但是,对于当下的理想主义者而言,会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不知道理想何时能实现;二是如何确认自己坚守的是正确的理想。对于这一点,我想没有人能够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需要坚持理想的人,自己定期去摸一摸支撑其理想的基石。
理想之路有逆境和歧途,既要自由奔放、挣脱枷锁、意志坚定,也需谨慎、开放和清晰。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ZMnDOpU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