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标的练习
-
目标要有一定挑战性,不能太舒适就完成
-
最好在自己的极限稍微高一点的地方,不断突破
-
-
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
人们通常会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放弃并停下。
-
一般来讲,有意义的正面反馈是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之一。
-
内部反馈: 成就感
-
外部反馈: 称赞,表扬,羡慕
-
-
-
有目的的练习并不够
-
需要有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刻意练习”
-
记忆大师的训练方法
-
用长时记忆规避短时记忆
-
建立自己的信息检索结构
-
-
大脑的适应能力
-
借用伦敦出租车司机的考试,与实验,说明人类大脑是可以训练的
-
因为伦敦的街道极不规范,所以出租车司机证很难考
-
考试内容为老师会随机说出目的地,需要回答出最近,最快的路线
-
目的地还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比如有一只老鼠雕像的地方,或者某个形状的广告牌啥的
-
心理表征
-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
是指通过一些细节,而能够做出预测和正确的判断。
-
比如盲棋大师,不会去记忆下的每一步,而是根据步骤预测他的走势,棋谱,从而记住对方的棋路进行回击。
-
比如只在刹那间,击球员就得决定要不要挥棒击球;如果要击球的话,还得决定朝哪个方向挥棒。
-
-
让我想起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也是这样,通过共同的表征,就能做出接近正确的判断。
-
用中国话就叫,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知秋。
-
想得到相关事物心理表征的能力,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从而达到一个下意识的反应,记忆,理解能力。
黄金标准
-
练习并非一直有趣,也很辛苦
-
如果不花费无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刻苦练习,没有人能够培养杰出的能力。
-
比如 “1万个小时法则”,各行各业需要练习的时间各不相同,小提琴大师最少练习7000~10000个小时,芭蕾舞演员需要10万个小时
-
-
刻意练习是什么?
-
发达的行业已经发展出自己的训练方法,只要按照这些方法练习,一定可以获得进步。
-
刻意练习与其他类型的有目的的练习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上存在着差别。
-
首先,它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
-
训练方法已经成熟
-
-
其次,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
-
老师能根据你的情况,做出最适合你的调整,恰好走出你的舒适区,又不至于让你太过受挫
-
-
-
刻意练习必须有反馈,可以根据反馈调整接下来的练习,从而能够不断完善心里表征
-
-
理想的情况是找到客观的、可复制的测量指标,以便前后一致地从普通从业者之中挑选出最优异的从业者【杰出人物】。
-
一旦你已经辨认出杰出人物,那么,辨别出是什么使得这个人和其他人表现不同,那些差别就可以解释他的卓越成就。
-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
-
用美国海军“王牌训练计划”的案例讲解了,工作中的运用
-
越南战争初期,俄国空军很厉害,和美国海军空军打的不相上下,后来一位将军创建了这个王牌计划,请了很多与俄军交战并存活的飞行员当老师,以俄军的打法与学员对抗。
-
每次对抗结束,询问学员,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让学员自己反思以创建心理表征。之后老师再说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
你在空中的时候注意到了什么?你采取了什么行动?为什么选择采取那些行动?你犯了些什么错误?可以怎样改变?
-
-
训练计划很有用,从每损失9架飞机,击落敌方10架飞机,提升到了每损失1架飞机,击落敌方12.5架的平均记录
-
各行各业都需要“王牌训练计划”
-
-
让练习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
拒绝三种错误思想
-
第一种错误思想,认为某人的能力通常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
-
比如“我不能”,“我不是这样的人”,“我不是这块料”等等
-
正确的是:
-
在任何一个人们选择着重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之中,人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帮助自己大幅度地提高。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潜力。
-
心态很重要,要相信自己
-
-
-
第二种错误思想,如果你足够长时间地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
-
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是提高绩效和表现的秘诀;它会使人们停下前进的脚步,并且缓慢地下滑。
-
正确的是:
-
要不断提高该技能,而不是原地踏步
-
-
-
第三种错误思想认为,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如果足够刻苦,你会更加优秀。
-
所有这些事情,即管理、销售和团队合作,全都是专业化的技能,除非你运用一些专门用于提升那些特定技能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无法让你有更大的进步。
-
正确的是:
-
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去努力,如果没有进步,不是你缺少天赋,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
-
-
-
边干边学
-
将练习融入到工作里,工作不止是用来工作,也可以进行练习。
-
比如我想提高工作质量的时候,思考下当前的流程,或者方案是否可以优化,他的最优方案是什么,我是否可以改进,以接近他。
-
想提高效率的时候,想一下,最花时间的地方在哪里,有没有办法精简他,或者熟练他,已达到高效的目的。
-
-
-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
-
找位好导师
-
他可以为你建立一系列教程,跟着他的教程走,就能达到他的高度,甚至超越他
-
-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
不专注的练习,效果很差
-
比如练习空手道,同样是踢腿10下,专注的人就会刻意的控制踢的高度,力度,幅度,而不专注的就不过脑的踢10下。持之以往下去,两人的差距显然意见
-
-
-
没有导师,怎么办
-
定目标,执行,反馈,纠正,文中归纳为3F方法,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
-
定好目标后,你要不断去学习,练习,没有效果的话,就换一种方式,有效果就持续下去,时刻跟着反馈走。
-
文中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想学好写作讲述了该方法。
-
偶然间发现《观察家》杂志上的文章,细致入微,精准简练,就问自己怎么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他给自己找出了方法。
-
第一次尝试
-
将喜欢的句子,简短描述出来,然后通过描述,回忆原文。几天过后厌倦了这个方法,他的目的不是复写,而是自己能写出来。
-
-
第二次尝试
-
自己写一篇主题一样的文章,然后对比,找出自己文章中不尽人意的地方。
-
对比之后发现,最大的问题是词汇积累不如《观察家》作者丰富,不是不认识,而是无法做到信手拈来。
-
-
第三次尝试
-
他确信写诗可以迫使自己想出大量不同的词汇。他开始将《观察家》的文章改写为诗句。
-
当时间足够长,忘掉了这些诗句之后,再将这些诗句改写为散文。
-
当时间足够长,忘掉了这些散文之后,再将这些散文整理结构和逻辑,写成文章,和《观察家》的原文继续做对比。
-
如果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就会去揣摩作者的用意,然后持续上述过程
-
-
直到《观察者》无法再给他带来进步
-
-
-
跨越停滞阶段
-
练习都会进入一个停滞阶段,同样的练习方式,无法带来提高。
-
这时候可以换一种练习方式,或者找到自己的弱点,克服弱点来提高技能
-
-
保持动机
-
为了避免三分钟热度和”新年决心效应“,作者在这一章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没有意志力”
-
所有的刻苦练习,坚韧不拔,都是有动机的,谈意志力,不如谈谈如何保持动机
-
弱化停下来的脚步
-
找到干扰你练习的因素,想办法降低他
-
比如看书的时候,看手机,就把手机放在另外一个房间
-
杰出的人往往保持2个习惯:
-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
-
每次练习时间限制在1个小时左右
-
==我个人的话,每天有30分钟就了不起了
-
-
-
增强继续前行的倾向
-
内部动机
-
我就是想学吉他,因为帅,可以撩妹,等。
-
职业上需要公开演讲,自己想提高一下。
-
内部动机 不应该是唯一动机
-
-
外部动机
-
社会动机是最强烈的外部动机,有几种形式表现出来
-
来自其他人的崇拜和认可:“好帅啊”,“这孩子弹钢琴弹的不错呀”之类的
-
让周围的人都鼓励,支持和挑战你的努力
-
“挑战”指的是竞争,和你比较
-
-
刻意练习是一种孤独的追求,但身边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不会觉得孤独,会共同进步
-
这就是很多社会组织的理念,比如棋社,书社等
-
-
-
-
精心设置目标
-
将大目标设置为若干个小目标,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
-
-
-
-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
-
通过一个父亲将3个女儿培养为国际象棋大师的故事,讲了如何成为杰出人物,分3个阶段
-
产生兴趣
-
变得认真
-
全力投入
-
-
年龄与适应能力
-
身体适应能力受年龄影响,但是身体还是会去适应你的练习,并作出相应调整
-
心理适应能力比身体强,虽然不如年轻人的心理,但足够支撑你学习任何事情
-
-
【第四个阶段】开拓创新
-
达到某个领域的巅峰之后,就进入该阶段
-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
没有天才, 都是通过刻意练习达到的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
用刻意练习去学习新技能,效率特别高,如果用到教育界,意义重大
-
哥伦比亚大学已经修改了物理专业的教学方式,改为了刻意练习的教学方式
-
“准备课程时,确定某位学生应当能做到什么,远比确定该学生应当知道什么有效的多。因为确定了前者,后者也就随之而来”
-
总结
-
练习,锻炼和建立自己各个知识体系心理表征
-
想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这需要时间。而你的时间就那么多,需要合理分配。
-
将刻意练习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时刻去心目中的优秀靠近
-
知道了如何学习一门新技能,如何培养孩子的课业和技能。
-
这书真屌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