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发布 | 三联.CREATIVE
脱贫,中国的乡村实现了一个奇迹。接下来,他们要奔赴另一个更大的奇迹:振兴。而振兴关键在于人。千万个中国村庄,特别是那些刚从经年累月的贫穷中苏醒过来的脱贫村庄,如何做到凝聚人、留住人、培养人、甚至吸引人,最终通过内生动力的策源,实现振兴?全国各界上下求索,有一群人,趟出了一条路。
瑶山羊传说
如果将来写村史,2021年8月30日这天,一定会被广西河池市大崇村重重地写上一笔。
这一天,他们村的妇女主任蒙月妹用“积分”兑换了6只瑶山羊的养殖权,震撼了全村的同时,也让“积分”这个东西,在远近往来的其他村落中,掀起波浪。
那天的场面是村里少有的隆重:村委门前齐整整摆上一排桌,盖上红布,“大崇村共同富裕计划•‘龙布日出’公共服务积分兑换瑶山羊暨‘积分制’启动大会”,长长的横幅要道尽这个场面的所有要义。
大崇村积分兑换瑶山羊暨积分制启动大会
台下坐着三四十号人,包括15户本次可以用积分兑换瑶山羊的家庭代表。根据大崇村的《村规民约》,各家各户在爱国守法、共建共治、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等方面,如果对村庄做出贡献,就可以换取相应的积分,如果违反规定也会有相应的扣分。积分累积下来便可以阶段性地参与村集体经济的分红。
如果不是疫情防控的原因,场面还会更热闹。热闹的焦点就是36只瑶山羊。仪式前,经过积分核算和意愿征询,15户人家已经确定了要兑换的羊的数量。蒙月妹积分第一,12940分。按照折算规则,她豪兑6只,积分还有结余。站在大伙面前领奖牵羊,一排人都喜气洋洋的。
村民蒙月妹用积分兑换6只瑶山羊的养殖权
这次的瑶山羊是村合作社利用腾讯基金会提供的20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购买的。养殖户兑换瑶山羊一年后,还一只超过领取羊体重20%的小羊给合作社,或者由合作社按市场价八折回收领取羊,作为村级农民合作社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不出本钱,把羊养大了再还点利回去,蒙月妹觉得值。
“养羊方面我很有信心的,我养羊不会亏。”她深明这羊的好。
都安县身处瑶山深处,“石山王国”,九分石一分土,仅有的耕地用来种玉米,这是村人的口粮。而瑶山羊偏是这般地理绝境的匹配之物。山石乱岗,它们攀爬得极有分寸,精准地寻着石缝里的山花野草。
黑色山羊
蒙月妹的羊养得极好,远近闻名,甚至出现了传说。“听说你给你的羊全部冲凉(洗澡)?”有人好奇。
“不是这样!你扫干净一点就行啊!”蒙月妹答道。
她家的羊圈建在一个斜坡上,上层是木板条搭建,排泄物从板条缝隙下落,顺着斜坡滚走,方便清理。她差不多每季度消毒一次,也就没有太多虫扰。隆福乡副书记韦冬慈专门去过蒙月妹家的羊场,“人都可以在里面睡了。”她的描述里洋溢着欣喜,“(蒙月妹)养羊就像养小孩一样,她很爱她的羊。”
蒙月妹家去年兑换的“积分羊”,产下的小羊羔
3月的最后一周,蒙月妹家去年兑换的“积分羊”,产下了两只小羊羔,是纯种黑山羊,“小羊羔特别可爱,我看了都想去抱它们!”韦冬慈说。
“你们是用钱来搞卫生的吗?”
“是积分啦!”
精心养羊,认真生活,蒙月妹是村民的榜样,而她做的最好的示范,还是她获得的12940分:大儿子读大学本科,5000分;小儿子读重点中学也有加分。为村里面的公共事务提供服务,比如腾讯公司扶贫人员来村里,那时公路还没修通,蒙月妹就开着自家的车送他们到深山考察,蒙月妹每次都开着自家的小金杯,风驰电掣地接送往返,这一项核算下来,她就得了3800分。作为村委会干部(副主任兼妇女主任),“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又得到800分……
“积分制”在大崇村是个“舶来品”。蒙月妹只知道,村支书韦荣成接受腾讯公司的邀请出去参加了一个学习,就带回了这新鲜事物。
广西省河池市都安县大崇村党支部书记韦荣成
向韦荣成发出邀请的腾讯人陈圆圆,在公司内是个传奇人物:身为互联网大厂的高级专家,却几乎不怎么待在深圳,而是在一个个贫困村里熬了12年,搞民宿、建博物馆,帮助村庄脱贫。期间她发现,非常多的落后村庄处在一种“自然状态”,缺少组织激励,无法有效治理:发展产业,村民参与不积极;搞美丽乡村,村民很难调动……要发展起来,急需一个抓手。
跑了几百个村庄之后,陈圆圆在农业农村部的指点下,发掘了湖南娄底油溪桥村的“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模式,该村用这套办法,在15年间,从一个“脏乱差穷、赌博盛行”的省级特困村,变成了全省的模范。
2007年的油溪桥村状况
2019年,因为结对帮扶的机缘,陈圆圆和团队来到大崇村,通过搞产业、建“龙布日出”民宿,帮助这个贫困发生率35.22%的村子在攻坚战最后一刻脱贫摘帽。此后,陈圆圆邀请村支书韦荣成参加农业农村部主导、和腾讯合作实施的“耕耘者”振兴计划的研学班,到油溪桥村亲身体会“积分制”,听村支书彭育晚现身说法、讲解模式,韦荣成被这个“泥土里长出来的模式”震撼了。
彭育晚讲授积分制专题课
油溪桥村的昨天就像是自己村庄的今天,韦荣成想,他们的地理条件差,没有耕地没有路,没有年轻人愿意留在村子,但他们用15年时间,翻转了命运。
油溪桥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7年的800元增至2021年的28600元
“我们在走他们的路。”韦荣成也想搞“积分制”。但他拿着油溪桥村的上百条《村规民约》回到大崇村,怎么想,都觉得没法直接推行,只得再次求助于陈圆圆。
在大崇村,陈圆圆和村委班子讨论到下半夜,梳理《村规民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迈出第一步。毕竟,油溪桥村的初代《村规民约》也只有十几条而已。
“耕耘者”振兴计划腾讯负责人陈圆圆
第二天,《村规民约》拿给村民们评议,最先被通过的是鼓励教育可以加分,但移风易俗方面的争论很多。经过民主商议,村干部带头示范,有共识、可执行的《村规民约》得以确立,并在实践中逐渐修订,成为”积分制”运行的依据。
“‘积分制’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东西。”韦冬慈说。
村庄的面貌大大改善了:以前无人认领的公共事务,有了着落。山路有落石,队长组织村民去清理;雨季里,村民主动将水吸到蓄水池,以备旱季;公路路面的卫生,也是村民们自觉去打扫的。
“你们是拿钱来搞卫生的吗?”邻村的人打听。
“不是用钱,是用积分啦。”大崇村人回答。
今年,隆福乡准备再选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村进行“积分制”的推广。
千千万万个“从0到1”
芶龙婷到了油溪桥村之后才打消对“积分制”的怀疑。准确地说,是在夜访油溪桥的村民之后。
当时没有村干部陪同,访客可以直接跟村民交流。芶龙婷问了四个最关心的问题:作为村民,你们知道“积分制”吗?你们是如何参与的?积分查询你会吗?你认不认可“积分制”?
油溪桥村“积分制”股份分红
她访问的村民大姐掏心掏肺地讲起自家的事情和“积分制”带来的改变,说到落了泪。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场景,让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好东西、好工具。”芶龙婷信服了,不再怀疑它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表面功夫。
芶龙婷是四川广汉三水镇党委副书记。2021年9月13日,“耕耘者”振兴计划全国首个试点培训班在广汉开班,她是学员之一。
“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广汉专题培训班
经过反复探索实践,陈圆圆和她的团队对培训体系进行了升级,在研学班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思维和企业培训方式,搭建了“耕耘者”五阶培训体系,力图实现学了能用——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和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时,便是希望通过创新的培训方式,实现“积分制”等经验模式从0到1的本地化复制。
比如,利用组织经验萃取的方法,即挖掘专家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背后的角色使命,拆解油溪桥村和彭育晚的经验,整合业务融合的高级套路———个人特征难以复制,但行为模式可以提炼并工具化,思维模式可以训练,角色使命可以发掘。
跟芶龙婷类似,时任广汉市向阳镇党委副书记杨宏达在培训初期也并不看好:“经济发展决定了老百姓的一些意识的问题。”
基层工作多年,她深知广汉的经济社会基础跟油溪桥村差异很大,尤其在凝聚人心方面,在贫穷、人少的山区成长起来的治理模式,移植到早已不被基本生活问题困扰的、人口众多的平原地区,能够生根发芽吗?
耕耘者课堂
“‘耕耘者’振兴计划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强迫命令,更多是调动地方政府、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说。
在五阶式的“耕耘者”培训中,基层干部有多次路演,在模拟实际应用中激发基层治理人员的内心认同。
在广汉培训的汇报路演中,杨宏达小组的三句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结合培训班推荐的《六顶思考帽》这本书,剖析了“积分制”在所辖地区实行的工作切入口。
蓝帽子(代表冷静、归纳):来来来,我们一起开个会,说一下本周环境卫生通报的结果,分析一下症结到底存在哪里?!
白帽子(代表中立、客观):这个月因为环境卫生这个事情,我们都开了三次会了,天天都是10多个人下堂子清理,一年费用2、30万,但老百自觉性差,前脚清后脚扔,没有效果。
黑帽子(代表谨慎、负面):又开会,都开了好多次会了,要乱扔的始终要乱扔,解决不了问题。
红帽子(代表直觉、情感):反正都是干,领导咋安排,我们就咋办。
绿帽子(代表创意、巧思):咦,腾讯公司和组织部组织我们学习了新方法的嘛,要不?搞一下?
黄帽子(代表积极、正面):嗯!那个办法可行,就用油溪桥村的理念,植入我们的想法,发动广大群众,长期坚持实施,肯定见效。
(节选自杨宏达组路演节目)
通过“积分制”鼓励居民搞好房前屋后和主要道路的环境卫生,正是杨宏达培训结束回到基层后真实的工作场景。
居民义务打扫主要道路的环境卫生
“打扫卫生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打扫的。”杨宏达说。以前社区的卫生员一两人,赚工资;现在居民各个做好自己就可以领到奖励,爱干净有了回报,得到的奖励也是家中主妇和节俭老人惯用的品牌常用的日用品,群众的竞争心理和主动性被激发了出来。
经过测算,一年下来,用于奖励高积分群众的物资花费,只占到此前公共支出用于环境卫生费用的十分之一。
芶龙婷说,培训拓展了她的思维。参加培训时,她刚从市级部门调动到基层3个月,“一个年轻干部到了基层,我肯定是想干事创业。”27岁的她在基层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千头万绪,一腔热血遭遇现实难题,不时深陷负面情绪而不自知。
培训之后,她常常提醒自己跳出来看。“现在会很理智,很自嘲地说,‘今天又戴了黑帽子’。”周围的人听不懂,但她心里明白,这个情绪要就此打住,“我会去尝试(解决)”。
“比如说现在做的‘积分制’这件事情,我有组织部门的支持,主要领导的支持,我就会做一些事情,跟之前不一样。不是说自身能力提升,导致自己能做的事情变得(更多更好)。而是这项工作借助的平台,政策性的部门,或者是组织的力量,导致这件事情,做成的可能性(更)多一些。”
广汉市委组织部部长王俊参加结业仪式
广汉市委组织部部长王俊是“耕耘者”振兴计划的大力支持者。通过体验培训和回收干部反馈,组织部门发现,“积分制”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可行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党政干部的管理中。
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工作动机测试和OKR(目标和关键结果)概念的引入,让组织部门更加了解干部。而用“积分制”这个方法管理和考核干部,也显现出力量。
首期培训中有几位学员是部门的分管领导,年纪稍长,其中一位50多岁的干部,在小组讨论中,一改传统的严肃面孔,举手发言积极性完全不输年轻人。培训后,他对王俊说了这样的话:“王部长,我的青春热情沉默了好多年,这次又点燃了。”
目前,广汉已经决定,将积极参与后续的“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并把“积分制”向所辖的120个村推广。
让村民们上OA
经过近一年试点,“耕耘者”振兴计划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陈圆圆很兴奋。如何将“积分制”“清单制”等真正变成一个个易用可用可推广的工具?这是她和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自去年腾讯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以来,“可持续”就是刻在每个人心里的命题。
事实上,随着培训的展开和深入,关于“积分制”数字化的需求也浮现出来。
油溪桥村800多村民,多年来,每一户的积分都手工登记在纸上,包括评议、复盘、监督、确认录入积分等工作环节,都记录在案,以每户一份的《户主文明档案袋》的形式,占据了村委办公室里的三四口大柜子。
油溪桥村《户主文明档案袋》公示
见此情景,广汉来研学的直摆手:我们一个村子四五千人,怎么搞?村均万人的汕头,学员更是坚定:这东西是好,但在我们那不适用。
在互联网企业工作多年的陈圆圆一想,这一柜子一柜子的牛皮纸袋,其实不就是我们的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审批流么?她召集来产品团队,开发了“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工具”(微信小程序)——把档案袋平移到网上,绑定“积分制”规则后,打通了登记、审批和公示的一套流程。
这套工具的相关工作人员,从产品到交互设计再到运营,出身各异,有做社交的,金融的,也有做游戏、QQ音乐的,没有人接触过农村具体事务的产品领域。做完案头工作,开发团队三人实地调研油溪桥村,在接连遭遇方言暴击、基层治理逻辑折磨之后,终于走出懵圈状态。他们拉着书记和村委成员,详细询问“积分制”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排列需求频次、确认应用场景、理清决议和录入的全流程。
对产品经理袁雪芬来说,以前做社交类产品,看重的是idea,是用户的情感需求,但这次完全不同。
“我们的目标是提高他们的效率,所以其实他们怎么用,有什么样的流程,有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是需要完全契合上去。”袁雪芬说。
“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工具”
“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工具”上线后,村民可以在线提交加分凭据,审批分为院组长、村支“两委”、村支书、村民代表等四级,每个环节都有查验和纠错的机制,而且每一步审批人、审批时间、审批意见都会在审批详情里清晰展示,全村人可见。如果对这个积分有意见,村民还可以提出异议。
一个完善的“积分制”流程闭环形成了。
点击观看视频
工具上线后跑得挺好,但一查数据,发现油溪桥村没有用起来。陈圆圆打电话给村干部做用户调研,才发现,原因很简单:院组长的手机不行——他们的手机普遍老旧,内存小,微信无法升级到最新版本,不能应用小程序。
陈圆圆跟村支书商量,能不能用即将分红的钱,给院组长们更换成智能手机?
小学老师的方法和
功勋卓著的前辈
手机到位之后,夏玉姣的培训工作就开始了。1986年出生的夏玉姣,是油溪桥村“两委”班子里最年轻的成员之一。教院组长使用“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工具”的重任落到了她头上。起初,夏玉姣召集培训,院组长都不太应,这个忙那个也没空。
夏玉姣是油溪桥村的媳妇,嫁了13年,2020年底才回到村里住。初来乍到又是晚辈,工作难开展,她很心焦,只好去找彭书记。彭育晚雷厉风行,宣布:“这个‘积分制’,是全国看着我们,本来我们是属于先进村。如果因为(数字化)这个事情推行不下去(责任谁来负),如果你不愿意干你就直接下去,让年轻人上来。”
退伍军人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
夏玉姣明白:“这些人跟着书记干了14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本来这些(狠)话不应该对他们讲。”
老一辈的村干部、院组长为乡村付出很多。彭德友因为修路加宽河堤,导致村民的池塘缩水,一塘子鱼被挤死了,他自掏腰包赔偿了农户,回家跟老婆谎称是人送的。那时他一年的收入才几百元。老婆知道真相后,抓破了他的脸。
林权改革的那半年,为了勘查村里的每一寸山林,彭育晚带着村“两委”全体干部每天进组入户,跟村民一起翻山越岭,在山上被蛇咬、被蜂叮的事时有发生。村支部委员张仁望从悬崖滚落,摔断了腿。上钢板之后,又因为忙于饮水工程,耽误了取钢板的时间,落下了残疾。这些故事都成为了夏玉姣甘为村庄工作的动力。但现在,她要给这些感人的长辈们,带去新鲜的改变。
彭育晚进组入户
书记放狠话的效果立竿见影。长辈晚辈都卸下心理负担,夏玉姣放开手脚,“教的最多的,教了五次。”
第一次,陈圆圆在夏玉姣的电脑上教了大家一遍。夏玉姣一端详,知道老人家们没太看清楚,私下里又教了一遍。第二次,搞了个投影仪,“这个再看不清楚我就没有办法了。”可还是有人没学会,或者当场学会了,回去又忘了。
第三次第四次,基本就是微信里教,教不会就去家里现场教。第五次,夏玉姣搞了“留堂测试”。在村委的大会议室,一共14个人,每个人当场操作给夏玉姣检查,做对的可以回家;做不对的,直到做对为止。
你们年轻人回来,
是什么想法?
夏玉姣从来没有想过,她会在婆家村子里当上干部,而且身兼数职:好几个院组长、片区长、妇女主任、信息员、禁毒专干、“积分制”运行副组长、讲解员、红白理事会副组长、网格员、镇里城建部门对接人、考评登记员等等;每天忙,回到家里只有一个人,与女儿一年只见到六面,小姑娘甚至“建议”父母离婚。夏玉姣想过不干了,可还是有什么关键的东西留住了她。
彭育晚讲解“积分制”
从具体工作来说,彭育晚充分信任年轻干部,只要有胆量有能力,他就放手让你干。夏玉姣知道,有些“职场”里,上级打压下级很常见,但“像我们村里面,只要愿意干,能把工作干好,你冲着书记发脾气都没关系。”从外部环境来说,《村规民约》和“积分制”施行多年下来,村子民心之齐、向好之心肉眼可见。
“我们这边最小的小朋友,你逗他,问:你是哪里人?他说,我是油溪桥村人。他很骄傲。”
油溪桥村的小朋友们在村里玩耍
冲着内心的希望感,夏玉姣把在城里打工的丈夫叫回了他的村子,实现了她接受《新闻联播》采访时许的愿。丈夫发现留在村子里比在城里打工还累,毕竟油溪桥村的两大特点是会议多、人人好学,毕竟五六十岁的院组长操作oa审批溜到飞。
作为有见识的年轻人回到村庄的感觉,于夏玉姣而言,并不是强烈的被需要,而是“特别想学习”。夏玉姣工作到最晚的一次,是到下半夜三点半,学习使用“积分制”工具的新功能:“村庄大事记”。
这些年间,村里文会换了7个,各种资料散落各处。夏玉姣把它们都挖出来,整理好,“十几年的大小事儿,包括日期都搞好了。所以别人来问他,你们停车场是什么时候做的?翻一下马上就出现了。”夏玉姣很有成就感,“要不14个硬盘,翻到什么时候去了!”
她想着,即便自己以后不干了,“我就把这些东西留给他们(后来的人)。”
研发“村庄大事记”功能,出于产品经理对“工具”温度的理解。袁雪芬说,工具当然首要理性,但如果它能在高效的同时,让人们“通过一个个故事去感受村庄的生命”,那不更好。
留住村庄
留住你
蒙月妹的网名叫“瑶山郁金香”,但其实瑶山里并没有郁金香。她在远方的大城市里见过它们,觉得很美,“世界之窗”、东方明珠塔都很壮观,但“我们没机会留在那里了”。
早年间,作为村医助理,蒙月妹走遍了大崇村的每屯每家,每走一趟,要花掉一周的时间。后来村上举荐她做妇女主任,470块钱的月薪,还要扣200元,捱到过年才发。她纠结之后还是说出“做就做”,内心想法是,“你一天天坐在家里不是很闷吗,我喜欢人多,更热闹一点。”村子里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她全识得,虽然户主上写的名字不是她,但全村上下和外村领导,都称呼“蒙月妹家”。
年轻的芶龙婷还在“沉浸式”体会基层治理。她想清楚了自己的优势:老干部更有方法,年轻人更会使用数字工具也更会借势,这让她也对未来的期许接近于平和的乐观:“我希望在我的手里面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因有果。或者是说没有果的时候,我是尽我的努力推进它的。”
回乡的年轻人使用数字工具助力乡村振兴
从2007年成为大学生村官开始就一直沉在基层的杨宏达,出身农村,听惯了家中老人的念叨:你们读了书的,总要回村子做点事吧?
“可能也有那么一点的情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农村的现状,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但还是希望尽一点绵薄之力,虽然很累但是也很爱。”
夏玉姣的女儿应该不会再“敦促”父母离婚了吧。在小家伙的世界里,一家人要时常团圆,这是家庭的生命力所在。而村庄里正在发生的改变,便是找回这种生命力。
作者丨张竹峰
设计排版丨王昕
图片来源丨腾讯、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