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使用现状
对于印象笔记的使用方法上,开始没打算分享我的使用方法。一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些“大神”在使用方法上研究得那么透彻。二是,我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工作用的电脑不允许安装外部软件,因此上班的时候很少使用,使用环境基本都是手机app或者私人的笔记本电脑上安装使用。
这回小编催稿了,我就从一个上班族的角度,说说我是如何使用这个app的吧。
我的使用环境:
手机端:IOS系统
电脑端:WIN系统
手机端和电脑端可以同步刷新,手机电脑上可以同步浏览
会用到的电子app
电子读书app:微信读书、kindle等等
听书app:中信读书、得到app等等
这些都可以把相关的重点整理到印象笔记中。
我的使用需求:
1.工作需求:如果工作中使用的表格可以放在印象笔记中,同步查看,那是最好不过了。可惜不允许,弃之。
2.生活需求: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需求,我都放在生活范围内,会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细分。
2.1 学习需求:不管是考研,职称进修,学历提升,被迫参加培训,或是要参加考试的。总归大大小小的考试总会有一些笔记和重点知识的。电子笔记的诞生给像我这样的懒得手写的懒人带来了福音。可以不用随时背着笔记本,拿出手机就可以背一背了。
2.2 游玩需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空的时候还是要多游玩游玩的。一些攻略介绍还是少不了的,可以归档在这里。
2.3 阅读需求:不管是报纸杂志还是漫画书,都会有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可能是用文字的形式或者是拍照留念的方式。都可以整理到这里,方便翻阅还节省内存。
2.4 教育需求:家里有娃的,这部分的内容一定是满当当的。从0岁到18岁,从治病就医、成长发展、学习教育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每一次的付出做个记录,当未来的某一天,回头翻开看的时候,内心中一定会有很多感慨。
2.5 投资理财买房买车:人到中年都会进行一些投资理财,买了哪些保险,买了哪些股票债券,都可能整理成为一个文档,可以同步分享给家人。
在花钱上,人生的最大支出莫过于买房买车了,曾经看过的房源或者车的款式,是不是看完一遍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如果设立一个文件夹,存在某个文档里,需要时便能信手拈来。
以上内容是我能想到的大的使用需求分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充删减。当然,这些需求分类是越全面越好,笔记本的使用逻辑也是根据需求分类进行进行的。
下面我举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02.印象笔记的使用逻辑
如何把上面的那些需求通通都塞进笔记本,还要做到内容不凌乱,有层次,方便查找?
这就需要把笔记本按照需求进行划分,拆分成笔记本组。就好像建造高楼一样,从地基建起,建10层楼还是建20层楼,有一个大体的规划。选楼层可以按照先来后到,有优先需求的,可以先选下面的楼层。每一个需求的细枝末节的部分,可以看作每个楼层的各个居室。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
– 000 体系 【这部分的内容可有可无,如果收藏的文档比较多,可以归到这个这里。如果不想单独划分,可以按照内容的分类,分别插到相应的分类中】
— 011 微信
— 012 微博
— 013 B站
— 014 随手记
— 015 灵感
— …
– 100 工作 【一级子目】
— 110 工作管理 【二级子目】
— 120 时间管理
— 130 工作经验
— 131 经验数据 【三级子目】
— 132 经典案例
— …..
– 200 学习项目
— 210 与阅读有关的内容
— 211 读书方法
— 212 书单
— 213 读书笔记
— 220 与写作有关的内容
— 221 写作方法
— 222 素材库
— 223 笔耕不辍 (就是自己写的内容)
— 230 XX考试
— 231 第一章考试重点
— 232 第二章考试重点
– 300 生活
— 310 购车
— 311 XX车的介绍
— 312 提车需要注意的事项
— 313 购车需要带的东西
— 320 旅行
— 321 西藏旅行
—- 321.01 青藏线攻略
—- 321.02 甘藏线攻略
— 322 新疆旅行
—- 322.01 南疆攻略
—- 322.02 北疆攻略
…..
— 330 买房
— 331 买房需要带的东西
— 332 装修相关的内容
– 400 兴趣
— 410 电影
— 411 影单
— 412 影评
— 420 运动
— 421 减脂增肌的饮食食谱
— 422 减脂增肌的运动内容
– 500 教育
— 510 幼儿教育
— 511 成长日志
—- 511.01 成长日志 2022.01.01 可以坐起来啦!(附照片)
—- 511.02 成长日志 2022.04.01 会爬啦! (附照片)
— 512 阅读绘本
— 513 饮食
— 514 常见病症
— 520 学前教育
…….
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框架参考。在文末我也放了一个思维导图。
03.日常使用方法
1.微信的搭配使用
微信已经成为日常交际中不可缺少的app,不管是工作中还是娱乐视频,有些内容需要保存记录下来。
方法1: 微信可以点击收藏。
优点:简单方便。
缺点:没有目的的收藏,收藏里一定是杂乱无章的,而且文章标题是作者拟定好的,用自己习惯的关键字搜索,很难快速找到。
方法2:微信 × 印象笔记
步骤1:微信关注「印象收藏助手」
步骤2:将想要保存的微信文章,丢给「印象收藏助手」,在印象笔记终端就可以找到
步骤3:收藏的文章内容会自动放在一个笔记里,自己可以根据分类再整理。
2.微博的搭配使用
浏览网络热搜,微博已经成为了第一首选。微博上有些短小精悍的内容或者图片也是值得收藏的。
方法:微博 × 印象笔记
步骤1:微博关注「我的印象笔记」
步骤2:再想要保存的哪一条微博的评论区“@我的印象笔记”,那么在印象笔记终端就可以找到了。
步骤3:文章内容会放在一个笔记里,自己可以根据框架再整理。
3.电子阅读
在通勤路上,我习惯用「微信读书」看书。对有些核心文字想要收藏或者做笔记的,有两个方法可以做到。
方法1: 微信读书自行整理
步骤1:在「微信读书」的页面,定位到想要收藏的文字段落,选中收藏文字,选择“划线”或者“写想法”。
步骤2:在「微信读书」个人界面中,”我的”,”笔记”中,查找每本书的读书笔记,可以统一整理到印象笔记中。
这个方法统一整理的时候,会有点乱。
方法2:微信读书× 印象笔记
步骤1:在「微信读书」的页面,定位到想要收藏的文字段落,选中相应文字,“复制”到印象笔记中即可。
步骤2:在整理笔记的时候,可以按照《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方法,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整理。相关方法可以戳蓝色链接查看。
4.与其他学习软件的链接
还有一些听书的app,比如像“得到”app,中信书院等等。听书或者看电子书的过程中,也会有摘抄的内容,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
我发现“得到”app与印象笔记合作了,笔记内容可以一键同步到笔记本里,非常方便。
在这里,建议印象笔记可以与更多的学习app打通,可以更方便地一键同步更多的学习笔记。
04.我对印象笔记的感触
我了解印象笔记还是看博主推荐火爆学习工具“evernote”,当时也是随便用用,并没有很高的兴趣。后来研究了笔记本的使用逻辑之后,发现搭建完架构之后,电子笔记本可以做到这么简洁明了,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就像书架一样,分类清晰,还能根据需要不断地扩充容量。
“印象笔记”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收纳工具,也做了艰难而又夯实的搭建框架逻辑的工作,现在随着使用需求的不断扩大, 可以将楼层不断码高,丝毫不会影响根基的稳定性。而印象笔记的存在的意义也是解放人类大脑,一个储存工具的“第二大脑”。
在这一点上,印象笔记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只是希望印象笔记在使用稳定性上加强。
05.写在最后
格雷戈 · 麦基沃恩在《轻松主义》一书中,提倡轻松的生活状态。这个轻松不仅仅是身体轻松,更重要的是大脑轻松,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则是第一要义。
我觉得把复杂的内容丢到印象笔记,大脑只要了解处理问题的方法就够了。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