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思想,或者说这本书叫做《科学思考者》,自己觉得非常亲切,当今时代,每一个人都应心存高远,并且谨言慎行,我们并不是铁板,一味地去否定任何外界的事物,我们也并不是无尽的深渊,默默地接受着外部一切,我们冷静客观地看待外面的世界,获取的知识亦时常更新与订正。
每次自己拿起这本书,虽然已经二刷过了,但随意翻到任何一页,依然觉得里面的思想非常前瞻与新颖。
(1)科学思考者
什么是科学思考者,读过这本书,自己认为有相对开放的思想脉络,又能不断去学习与接受新的知识。拿计算机举个例子,虽然买回来的电脑,硬件一般很长时间后,才会更新,但不是不能更新,而上边的软件,一旦有了新的理解与知识后,要及时更新。
用自身的好奇与热情去探索。你会发现当你探索的过程中,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探索在相互关联的地方。这些都会让我们乐在其中,而正如这本书序言开始所说的。万老师希望我们变成一个通才,作为一个合格的通才,我们不仅要学会吸取知识,并且读书的时候,还要认识到自身不足以及缺点,兼容并蓄。
(2)一身伤痕换一份体验
在本书中,说到,你可与做了很多次的实验,只能得到很有限的结论,尤其是当你重复他人实验的时候,可能需要控制很多的变量,或者说,现在世界上各地实验室出的研究报告。
你非常小心地去控制变量,结果在大部分情况下,即使能复制做出了相同实验结构,或者是实验结果不同,都没法说明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是错的。
各个研究所出来的结论,别人很有可能无法复制,或者这个实验做得不够严谨,存在实验误差,一般很难消除。
自己在做程序测试的时候,遇到某些问题,或者遇到一个bug,要做很多前置实验,先要证明自己得环境是可靠稳定的,然后通过猜测可能的原因,不断证明和验证错误,才能得到最后一点点结论,而更多时候,需要花上非常非常多的时间,才能明白一点点结论。可谓是“一身伤痕换一份体验”。
所以,很多时候,当得不到结论的时候,可能不怪你,也更有可能是实验误差所导致的,我们看网上的资料,或查网上的手册时,需要通过自己不断实验了解其性质。
(2)比喻的力量
比喻说起来非常简单,仅仅两个字组成的名词,但是真正会归类类比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将一种事物的属性特点,和另一个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能让你从对方的角度,让他们理解你现在所处的环境特点,以及你所理解的事物的本质。
比方说,有一次去水果商店,看到了菠萝和凤梨,发现店员正在切菠萝,然后就询问店员,说菠萝和凤梨有什么区别吗?店员回答到,菠萝是海南的,凤梨是台湾的,于是继续问到,那它们中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是同一个东西么?店员又回答到,菠萝味道浅一些,凤梨味道重一些。自己觉得可能再问下去,也是这种类似于做对比的方式,然后就说哪个更贵呢,店员说台湾的凤梨是更贵的,切好之后,就拿回去和自己的哥哥吃了。
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后,就问自己的哥哥说,你说凤梨和菠萝有什么区别呢?而自己也认为其实菠萝和凤梨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他查了一下,然后打了个比喻的方式说,这事就好像你吃苹果,苹果有红富士,还有黄元帅一样。
如果这么说,你就能立刻理解凤梨和菠萝与苹果之间的本质差别,它们既是都属于菠萝这类水果,至于为什么非要叫凤梨,只是不同品种的苹果罢了。
还有一次自己与父母聊天,父母问过喜自己,你一般上班儿要花多长时间,如果我一般说花二十多分钟,那他们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我给他们打了个比方,跟他们说,就好像自己家到村儿到南头的小卖部一样,因为他们常年生活在那个村里,他们能立刻理解自己所说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类比。因为这样的类比,所以父母能立刻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这便是类比的意义。而看到这本书所说,我们平时也用到了很多类比,只是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比如说我们说桌子腿,其实就是类比腿这种概念。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5RFSJli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