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主笔 | 王珊
实习记者|詹冰倩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我国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8.11%。具体到60岁以上老年人口,疫苗接种覆盖人数22370.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1257.2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363.7万人。全国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4亿,这意味着,目前中国仍有超过40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尚未接受任何一类新冠疫苗接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孙孟告诉本刊,在推进老年群体疫苗接种时,他们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可以依赖于单位推进年轻人的疫苗接种工作,但是老年人退休在家或者没有工作,很难通过这样的途径实现。“现在有不少地区对一些想要接种,但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始做一些上门接种的服务。但是现在疫情防控核酸检测任务很重,社区医院本身又要承担原来的慢性病诊疗等工作,其实压力很大。”一名三级医院的管理者告诉本刊。
2022年4月8日,北京,一位老年人正在交道口街道疫苗接种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图|人民视觉)
关于如何推进疫苗接种。金冬雁讲了香港的例子。金冬雁说,从2月24日开始,为了推进疫苗接种率,香港实行了“疫苗通行证”政策,根据政策要求,进入或逗留于指定处所的人士须已接种新冠疫苗。金冬雁告诉本刊,“疫苗通行证”分三个阶段落实,首阶段到4月29日,要求12岁或以上人士至少接种一剂新冠疫苗。“如果不打疫苗,人们就进不了餐馆,不能去政府大楼,通过限制提高接种率。”金冬雁告诉本刊,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则是设置了继续使用疫苗通行证的接种条件。政策的实施也是建立在既往经验的总结,“以前香港推过很多接种激励政策,发现效果并不理想。”金冬雁说。
强制执行疫苗接种的地区还有新加坡。2021年12月8日,新加坡卫生部要求,适合却坚持不接种疫苗的民众若出现新冠感染,须自付医药费。这一举动虽然引发了争议,但直接影响了疫苗接种的结果——截至4月18日,新加坡已有93%的人接种至少1针疫苗,92%完成接种2针,73%的人接种了第三针追加剂。而具体到老人,4月12日的数据显示,新加坡94%的80岁以上人群完成了两剂接种,70岁至79岁人群为96%,60岁至69岁人群为97%。新加坡政论观察人士陈克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加坡政府采取的是“软硬兼施”的手段,“软”是提供公开透明信息证明疫苗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用老年人熟悉的语言进行大量宣传,“硬”的方面则是规定如果不接种疫苗,则不能在餐馆堂食,也不准进入商场等区域。
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陈铮鸣向本刊讲述了英国在提高老年人接种率上的努力。陈铮鸣说一方面政府在大量公开已经发表的经研究证实新冠疫苗接种对老年人的影响,一方面是当地政治家和社会人士现身说法,带头打疫苗,“比如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接种了疫苗。”陈铮鸣说,英国也有一个很好的疫苗接受基础,“政府每年都有流感疫苗的规划和安排,所以人们意识上是有警觉性的。”陈铮鸣说,鼓励社区医生的介入非常重要,“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医生很依赖和信任,他们会专门给老人写信,向他们解释打新冠疫苗的作用。这其实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2021年1月18日,英国,新冠疫苗中心在一体育场内开设。(图|视觉中国)
德国不来梅的做法或也可以借鉴。不来梅是德国面积最小、最贫穷的州,拥有德国各州中最大的移民比例,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按照既往惯例,与德国本地出生的人口相比,移民人口往往是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但该地区90%以上人口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而全德国的平均水平为75%。“不来梅的成功,是因为当地政府意识到深入社区的重要性。”社区卫生调解中心负责人玛丽克·格斯特曼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提到,他们进行疫苗接种并不是建立一个疫苗接种中心,然后让人们过来,而是走进社区,“你必须与他们面对面,解释给他们听。”
不来梅州州长兼不来梅市市长安德烈亚斯·博文舒尔特将疫苗接种成功的原因归结于由当地老年人、宗教领袖、活动人士和公立机构雇员组成的紧密网络。他说,在不来梅,社会纽带是必需品,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德国红十字会不来梅分会组建了流动接种小组,调派了两辆疫苗接种车和9辆公交车,作为流动接种点和留观室,让人们接种疫苗更方便。
(孙孟为化名。实习生石震方对本文有贡献)
排版: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阅读原文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sF6vwrh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