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赖恩·费瑟斯通豪
01 远见思维:多行动,少忧虑
-
无数人漫无目的地四处跳槽,或者停留在意义不大的岗位上,似乎无法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他们需要一份职业规划。你需要一份职业规划。
-
扬长避短,大家都是普通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做起事情来才不会显得那么艰难
-
良好的职业发展需要的三种燃料:可迁移技能、有意义的经验和持久的关系。在第一阶段,你需要积累它;在第二阶段,你需要利用它;而在第三阶段,你需要更新和维护它。
-
成功的职业生涯既需要自我的规划,也需要良好的运气。自我的规划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它能让你抓住机遇
02 3大阶段,聚焦45年职业生涯
-
第一阶段是探索和弥补自身短板的时候。如果你是个糟糕的演讲者,那就去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如果你对待团队成员过于强势或弱势,那就去参加领导力培训。学习要比纯粹的成功更重要。有时跌倒并不可怕,只要你能吸取教训,并将这些经验加以利用就行。
03 储备3大职场燃料
-
1号职场燃料:可迁移技能。
-
2号职场燃料:有意义的经验。
-
3号职场燃料:持久的关系,即职业生态系统。
05 4大黄金问题,评估职业价值(从以下4个维度, 以年为单位进行工作复盘)
-
我是否正在学习和成长?
-
我是否正在对某些人、现在的公司,乃至整个社会拥有影响力?
-
我体验到乐趣了吗?
-
我是否得到了适当的奖励,并创造了经济价值?
06 100小时测试,合理投资时间
-
把所有时间放在工作上必定导致能量耗尽,这就好比一份极度单调的食谱。我特别喜欢吃鸡,但是永远只吃鸡也会让我感到厌倦和狂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工作,为了激发斗志和恢复活力,你至少需要改变一下节奏。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动态平衡
07 职场路径向导,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
-
我们一直在找寻自己的甜蜜区,即我们擅长的、爱好的和这个世界需要的东西之间的交集。
-
“当你有33%~66%的概率失败时,成长的速度也是最快的。要想精进,就得主动站在可能失败的立场上。有一个现象非常常见,那就是人们会选择一份百分之百会成功的工作,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尽管板上钉钉的成功一开始会让人感觉很棒,但并不能助人成长。你应该寻找一个能让你参加高失败风险项目的组织。
-
我们总是会低估在未来才能兑现的好处,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贴现’(temporal discounting)。我们都不愿意用当前的痛苦,比如更辛苦的工作、更低的薪水、更低的声望等,来换取未来的某样东西,即使未来的好处其实更加丰厚。
-
人们对后果和风险看得比好的方面更加清楚。我们的美梦很模糊,但噩梦却很清晰。
-
意识到自己可能对现状和逃避风险存有偏向性,这一点很重要。同样至关重要的是,在做出职业生涯决策时厘清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要因为老板或猎头的压力而匆忙做决定。
-
发现新机会是有益的,毫无意义的变化则是有害的。
-
在老板面前表达你的野心是一件健康而有益的事情,不过,你给出的目标应该与自己的职场路径和时间规划有关,而不一定是眼下的解决方案。如果你只给公司留出几天的时间对你的最后通牒做出回应,那就必须有承担后果的心理准备。
08 第一阶段:加添燃料,强势开局
-
找到自己的擅长所在,且拥有一个发挥擅长的岗位,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这个探索期,是从步入职场甚至步入职场前就开始的,5-8年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然而大多数人,还是把收入作为了选择工作的标准。如果工作非常忙,就会陷入一个“看起来很上进,其实是每天的机械工作,没有任何的思考和规划”,陷入了一个工作睡觉的循环。持续这样的状态,很快8年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获得的只有自己岗位上的这些所谓的“经验”,还不能称作为是有意义的经验。然后陷入了35岁的焦虑。
-
整个第一阶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充满了尝试和错误。这时并不是为了找到一份你每天都津津乐道的神话般的工作,而是要找出你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喜欢做什么,以及不喜欢做什么。
-
第一阶段并不仅仅是被动地增长年龄和阅历,像一块牛排一样“更加入味”,而是一个高度活跃和有目的性的阶段。
09 第二阶段:锚定甜蜜区,聚焦长板
-
在20多岁,甚至可能30多岁的时候,不管我们对工作是否有热情和兴趣,我们都可以把工作做得非常好。因为我们年轻、充满活力,我们的满足感主要来源于工作之外。但是到最后,由于与这一领域缺乏深度的联系,各种困扰就会出现,这往往会发生在我们40多岁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越来越无法投入工作,竞争力不断下降。我们天生的创造力已经快耗尽了。我们无法关注所在领域发生的变化,因为我们已经脱轨。更年轻、更有创造力,而且更廉价的人很快就会取代我们。
-
创造精通技能的秘方就是意愿和时间。
-
有意愿和没有意愿最大的区别就是面对瓶颈期时候的状态。如果事业一路攀升没有任何困难,那其实意愿的差别不会那么大。但是一旦遇到困难,如果是基于自己的意愿做的选择,处理困难的方式就是迎接挑战,战胜困难;而处于困境或者收入做的选择,处理的态度可能就是怀疑自己,想要放弃。
-
我们的专注度决定了学习的深度。
-
精通的能力并不是遗传的。如果我们愿意投入高专注度和足够的时间,就会精通任一技能。
10 第三阶段:优化长尾,发挥持续影响力
-
如果你真的擅长某件事情,他们就会给你更多的责任和工作,而不是更少。公司要看到的不是顺从,而是业绩。要想让你的老板和公司取得成功,除了努力工作,别无他法。
-
人们咨询你的意见时想听的不只是过去的情况,他们想要真正有深度的东西。
-
我经常想要跟一些年龄或者阅历比我们丰富的人聊天,总希望会有额外收获。但结果却总是让人失望,因为大多数人能输出的只是经历过的“经验”,比较少的人有能够有在岁月的积累中加思考一起沉淀下来的经验。
11 如何做好职场父母
-
在多年的争论和改革后,许多职场人依然担忧为人父母会对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雇主将为人父母视为工作不够卖力的信号,这样的情况太多了。这个问题如今不只影响女性,还影响男性。
-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当今现状。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而且我相信大部分正规的公司也是这么践行的。我们所考核的永远不是你的身份,已婚或者未婚,有娃或无娃。我们所考核的永远是处于现在的职位,你的付出,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是不是跟你当前的职级相匹配。如果我们的输出能够和自己的岗位、职级相匹配,无论是孕期或者是有娃的状态,我相信公司对个人的待遇也不会特别差。因为公司的本质就是为了赚钱。
-
焦虑来源于未知,行动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
-
拥抱改变、永不惧怕未来,以及跟随灵感行动”。
-
不要让职业生涯和为人父母成为非此即彼的选项。
-
高质量陪伴一小时,让孩子感受到爱。可能比低质量陪伴一天更重要。
-
你不可能永远都陪着他们。为了工作,你可能要连续几天离开孩子。你要让他们放心,知道他们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感觉。
-
你需要做对三件事情:睡眠、饮食和锻炼,这样才能管理好压力,过好生活。
13 如何应对职场危机
-
应对职场危机的第一步应该是清晰客观地认识问题。
-
不仅仅是职场问题,想要解决任何问题,第一步都是清晰的理解这个问题,全面分析。
总结
本书的题目写的是职业生涯的规划,通篇看完,我理解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底层即是要理解我们工作的本质,工作的意义和如何让我们付出效率最大化。作者的很多观点我还是很认同的,如果对于未来发展比较迷茫的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不一定可以实实在在的解决你职业生涯的问题,但是却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Ei49S7r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