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周期是一个很基础的概念。通俗来理解就是: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把自己的认知理解,从愚昧之巅推下绝望之谷,最后爬上开悟之坡,达到自我认知的状态。而“自大狂”是认知周期中很特殊的一个节点,第一次遇到这种心态,是来源于”父子关系“。
我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山。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我愿意什么都听他的。
随着我慢慢长大,突然发现父亲抱不动我了,跑的也没我快,我问的问题他也回答不上来。但我还需要受制于他的权威,依旧需要什么都得听他的。
一般人在十三四岁这个阶段,会对父辈的权威产生一种真真切切的失望,几乎会全盘否定权威和父辈的价值,同时,又会反过来将自身的认知绝对化——他人说的都是错的,自己认为的都是对的——这样一种“你说东我必然说西”的叛逆。当一个男孩开始“自我意识觉醒”,就会发生一种戏剧性的逆转,黑格尔称它为“自大狂”:只要父亲说的东西,我就一定认为不是那样,甚至是正好相反的。哪怕在一件具体的事情上他说的是对的,我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模式,有了一种自动追加的算法——父亲的每一句话都加一个否定词,他只要开口就是错的。
通常,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会说“他进入叛逆期了”。所谓“叛逆”,其实就是“自大狂”,就是因为以往对权威充满着敬畏,无条件吸纳权威所喂养的各种知识,而导致了一种认知的破产,也可以说,是一个认知周期到头了。
但可悲的是,很多人进入叛逆期,也就是人生第一个认知周期结束的时候,他们的认知基本就固化在那种状态里了,没办法开始下一轮的认知周期。
过去,这个世界是老爸说了算,老爸都是对的;现在,这个世界只有我认为的是对的,只有我才能够说了算。
持有这种立场和观点的人,其实生活中很常见。
成龙大哥的电影《警察故事》里那群富二代,便是这样。他们认为他们做的都是对的,而其他人都是错的。尤其是自己父辈。
他们便长期沉浸在自我的初级的认知周期中。即使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没有人会认为是自己有问题。旁人的劝诫反而加大了他们的一种认知:这个世界充满欺骗性,与我为敌,是一个等待着我杂乱的世界。
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这类人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防御和解释:所有挑战我的认知观点的人和事,都跟老爸一样,是等待我去颠覆的……现在我的力量还不够大,但这些都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这样一来,认知就陷入到了一种闭环状态。
那么如何破除”自大狂“心态呢?
处于“自大狂”状态的人,在不断感受到外界的冲撞挑战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思维机制——“习惯性防御”和“熟练的无能”。
面对一个真实复杂的事件,你的认知明明是捉襟见肘,但你会用一套自带的意识形态告诉自己:
-
这个事件是被权威、被父母控制的,是在跟我作对的不公平事件。
-
我之所以遭遇种种挫败,是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为难我。
-
我的碰壁和挫败并不能说明我是错的,他们是对的。
在他人和世界不断用各种方式挑战你既有认知的时候,你用一套自我安慰和自我麻痹的防御体系来化解,这样一来,你的认知周期就没办法展开,只能在一种不自知的“自大狂”中让自己的学习曲线越来越平缓,甚至下降,这个时候,你就要“认知留级”了。
“认知升级”是学习曲线陡峭上升的状态,“认知留级”是学习曲线越来越平缓,甚至往下滑的状态。成年人沉浸在“自大狂”状态里的时候,就成了一个“认知上的留级生”。
“认知留级”最重要的状态不是新的认知没办法进来,而是一种阻挡新认知,阻挡挑战,阻挡“认知痛感”的防御机制慢慢形成,让你的内心产生一种虚幻的充实和强大感。
现实中的留级生也是这群叛逆的孩子,他们欺负同学,上课捣乱,不服管教,目中无人。当所有人都惧怕他们的时候,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更加强一种世界在我掌控的自我感。更不愿接受别人的指教,因为别人都是错的。
我们被一种特殊的地心引力牵引着不断下坠,只有少数能够抵抗地心引力的人才有可能避免留级的命运。
我想,当我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应该能抵抗一些地心引力吧。
我们很难回到小孩子那种天然的敬畏和谦卑状态。但,敬畏和谦卑是破除”自大狂“心态的必要手段。
佛教把这种状态叫“空杯”:“虚心”使你心里的空间没有东西堵塞着,外面新的东西很容易进来。如果塞满了东西,哪怕那些东西并不是真正有用、有效的知识,你不把它清除出去,没有清零的愿望和能力的话,新知识进来就会越来越少。
“自大狂”的可怕在于,没办法把自己生命的杯子清空,不断地注入新生命、新认知,而是用一些虚幻的东西把杯子填满,阻挡一切新东西进来。
清空自我的过程就是自我怀疑的过程,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就是相信的开始。
所以人越早开始怀疑,就越可能进入下一个认知周期。就像我在怀疑父亲的权威时,便是认知觉醒的时候。
认知是怀疑和相信的一个编织体,就像我们编草席的时候,用纵向和横向的草才能编织出一个草席出来——任何一个认知里都包含着相信和怀疑,只有怀疑或者只有相信,都不构成一个认知。
著名的“猜想与反驳”理论:怀疑是认知周期的终点,相信是下一个认知周期的起点。
只有怀疑,人们就会陷于怀疑的泥潭无法自拔,滞留在一个自我营造的舒适区里苟且偷安,成为一种“浅人、妄人和狂人”三位一体、未老先衰的人,永远开始不了下一个认知周期。让自己成为一只愤怒的小鸟,从愤怒的青年一直活到愤怒的老年,心智上一直是一个可怜的老小孩。
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认知:我们需要不断成长,不让自己滞留在青春期、叛逆期。
我可以怀疑一千次,但必须有一千零一次相信。一个以怀疑为终点的人,必然是一个丧失理智的人。
下次当你想反驳的时候,试试倾听和接受的感觉。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TPavJGd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