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线性思维,喜欢按照时间轴、事件发展的顺序来阐述任务或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对阐述者本人来说更容易,不需要过多考虑内在逻辑和层次问题,只需记住一个轴线即可。但对受众来说,则冗长无趣、层次不清,甚至不知所云。在时间紧迫及一些特殊场合,比如演讲、向领导汇报工作等,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所以,我们应该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采用一种容易与受众产生共鸣和互动的思维方式,来阐述我们的观点,而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结构化思维能力。
结构化思维,首先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次它也是一种管理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拥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相较于线性思维更立体、更丰满。
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比如写作。而金字塔结构,则是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有效工具。
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解决写作思路不清的方法,即通过对思想进行分组归类、总结概括、构建金字塔结构、检查和修改金字塔结构的反复练习,来有效提高我们思考与表达的逻辑性。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原则:
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是《金字塔原理》的中文解析版,更具落地实操性。两本书可以对照阅读,结合自己的使用场景来反复训练。
-
具备结构思维能力,能使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清晰的表达。
受众最容易记住的是自上而下的表达,所以我们在阐述时采用先总后分、以上统下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清晰地理解我们到底讲的什么。
如下图,如果你只有5秒钟时间,直接说结论;如果你有5分种时间,首先抛出结论,再延伸到第二层的观点分析;如果时间足够,再层层深入,越是底层应当越详细。
从纵向上来说,上层观点是对其下层思想的总结,下层观点是对其上层思想的支持。在横向上,同一组观点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并按逻辑顺序排列。若干小金字塔,依照内在逻辑组成一个大金字塔。
构建金字塔的方法:
-
结构化思维,能让我们思考的层次、逻辑更清晰,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
思维方式不同,往往结局不同。
在过去,导致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主要因素可能是信息差、资源差,那么在未来,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将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变低,各种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信息差已经没有过去那么明显,这个时候,就要看我们的思维方式谁更胜一筹。同一段话,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意思,谁的思维方式更开阔,谁更具有总览全局视角,谁能更好地运用纵横二维思维方式,谁就是未来的牛人。
作为受众者,具备结构化思维的人,与线性思维的人相比,对同一本书、同一则消息,理解的信息更多、更深、更宽,视野更开阔。从而产生认知差、信息差。
作为阐述者,具备结构化思维的人,与线性思维的人相比,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能更加准确、清晰的传递信息,使听众主观上更容易产生互动。
惯于纵向思考的人,会将一个问题研究得很深入,但缺少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惯于横向思考的人,则会迅速找到多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每个办法都考虑不深。所以我们必须训练自己,把这两个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思维方式。
在训练过程中,比如写文章、制定工作方案等,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完成思维结构的创建(绘画功底好的朋友直接手绘,我这种懒人用XMind),我们在阅读时,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画文章的结构图,厘清层次结构、逻辑关系,帮助理解,加深记忆。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会发现你在写报告、写文章前,大脑里会很自然地出现一幅结构图,思考的层次、逻辑都越来越清晰。
结构化思维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写作可以很好的训练结构化思维能力。反之,结构化思维能力越强,写作能力也越强。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0xrpe6S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