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中关键点提炼
1、序言里的关键词
—做中国制造业的鲇鱼
—小米模式的本质是效率(互联网的本质)
—低毛利,倒逼高品质、高性价比,倒逼团队持续创新,因为创业是一件”要命“的事
—“简单而固执”的一帮人,追求产品品质和极致,没有在过多的追求理念、概念、世界观等,一群人踏踏实实的研究一个产品开始,寻求突破。
2、上篇–生态篇
(1)抢跑LOT(物联网)
—看懂趋势很重要。从互联网(解决空间问题),到移动互联网(解决时间+空间问题),再到未来的物联网(解决效率、精准的问题)
—选品,选什么先做?(离手机近的先打下来)
小米的核心三个产品,手机、电视、路由器,起初,只做小米手机,后来做移动电源。。。。(靠近的产品先打下来,集中优势“兵力”,聚集一切资源)
—扩张模式(“投资+孵化”,只投资,只帮扶,只赋能,不添乱,实现“小生态”里的内部竞争,优胜劣汰)
投资团队的选择?—产品经理(价值观与小米一直,务实、追求速度+极致,专注、快。。。。)一群可以“感染”被投公司的一群人
先统一思想“务实的价值观”,再一起帮助解决供应链、产品设计等经营类问题
小米价值观:
A、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B、不赚快钱、做好产品
C、追求产品的高性价比
D、坚信互联网模式的先进(效率的本质+经营的七字诀)
E、提升效率,改造传统行业
—管理上的特点:超强执行力,对于孵化企业只建议,不决策,小米内部成立“集体智慧”模式,让最懂的人决策权力更大(先“分田到人”再集体“),每个被投企业2个小米人(”司令员+政委“)
(2)竹林效应
–选择竹林效应,不选择百年松树,(符合时代发展,符合趋势,规避风险,长远受益)
–策略:
A、小米+米家(孵化模式)
B、先建池,再分流。做大小米手机”池“,建规模、备足资金、迭代产品方法论和打仗的”军事理论“,建供应链、建流量、攒用户,再帮扶并输送池子中的用户与流量资源,
C、建机制,激励机制(小米内部:”分田到人“,小米外部”投资不控股,帮扶不添乱,全名持股,设置“保护期机制“有危机感)
在复杂的创业环境中,变复杂为简单。
(3)奔跑中的思考
–用军事理论做商业,小站练兵(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和兵力,打样),特种部队精准打击(精准高效帮扶,保持前后信息一致,最大程度降低失败成本),蒙古军团(首战即决战,无军饷制,(抢回来的分享))
–本原逻辑(先速度+规模,再长尾)
–经营策略上,持续创新(保持热度(品牌)、持续销售流水(效率速度、去中间环节、前店后厂,线上线下。。)、保持想象空间(研究用户挖掘未来和及时修正适合未来的经营策略)
(4)“十一罗汉”模式
–降维打击,用牛刀杀鸡(聚集一帮牛人,聚集一帮跨行的人),成立“跨界组合“,达到”美第奇效应”
跨界组合的优势:虚心学习、心态上“战战兢兢”(害怕失败,丢人)、制造新天花板(跳出传统行业)
–理清噪声(好的迭代,坏的不理),认清自己,坚定内心(热度、规模、用户)
趋势:先是批发市场(淘宝、阿里巴巴),延伸百货商场(京东等),再到精品商场(唯品会、小米)
小米生态总结:共生(独立生命体)、互生(生命体之间互相依赖)、再生(自我繁衍)
3、下篇–产品篇
—做趋势的产品,物质稀缺?精神稀缺?价值观稀缺?
—产品精准的定义(用户群精准、用户群需求及人性的把握精准、功能设定精准、直击产业链痛点、品质把握精准、定价精准、企业商业模式+品牌+文化,寓于产品精准)
—刚需:满足80%客户的80%需求,不求大而全,围绕产品核心功能,做到最优解
—正面迎战,不躲不闪,不能经常靠奇招,容易剑走偏锋(特别是团队的影响,以及在价值观上的影响)
—痛点分三级:解决产品级痛点、解决行业级痛点、解决社会级痛点
—大众产品高质化,小众产品大众化,”less is more”追求极简,围绕核心功能,追求高性价比。
—品质、满意度、口碑(永远围绕这三点)
—内测(产品品质及专业、定价、设计、核心功能角度迭代+外测(用户体验角度迭代),整体平衡,选择并输出产品。
二、我的收获
1、务实心态,去除噪声(“杂念”),围绕用户价值去思考每一次选择,(解决具体什么问题,是否符合当下,是否可持续,风险可防控);
2、经营策略上:打法要灵活,快速磨合选适合的方式
3、建规模,树口碑。(口碑建品牌,性价比高的产品建规模,用户的评价和反馈持续迭代未来战略)—务实的方式去思考:现在+未来。
2022年4月8日,上海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