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论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会中遍存在的有财产者无财产者之间,资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果。
形而上学者的观点:事物及其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
而辩证法则是从其联系、联接、运动、产生和消逝方面进行考察。
对黑格尔的批判:
首先是他自己的必然有限的知识的限制(自身主观),其次是他那个时代的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同样有限的知识和见解的限制(意识会被时代所影响),但是,除此以外还有第三种限制。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就是说,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或多或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在他看来,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已经在某个地方存在着的“观念”的实现了的反映。(这个观念指的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就是一种规律,绝对精神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这种精神实为一种逻辑思维,是脱离了人并与客观世界相分离的,只以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绝对精神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着的实在,是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万物只是它的外在表现。)
它还包含着一个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
一方面,它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即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按其本性来说在认识上是不能由于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结束的;但是另一方面,它又硬说它自己就是这种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关于自然和历史的无所不包的、最终完成的认识体系,是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
二.杜林的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宣布自己是“要求在当代以及为了这一力量(哲学)目前可以预见的发展而代表这一力量的人”。
他的哲学“排除了梦幻式的和受主观主义限制的世界观的任何趋向”(那他自己?)
在经济政治领域内,杜林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在历史和体系方面包容很广的著作”,另外,其中历史著作由于“杜林的具有伟大风格的历史记叙”而更加出色,这些著作在经济学中促成了“创造性转变”
同时还瞧不起达尔文、马萨尔、黑格尔、马克思等一系列哲学家与理论家
我的观点:他太狂了(?)。
三.分类。先验主义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原则并不是从思维(空想)中来的。
人的思维是和人一起在所处的环境中一起发展起来的,然而杜林先生想要说明其观点的真理性,故而就不能将其思维称为人的思维(外星生物?),而tg6u只能使其脱离自然界与人。
纯数学不依赖于任何个人的特殊经验的意义,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数和形的概念是从客观中而来,为了计数,要有计数的对象,还要有一种在考察对象时撇开它们的数以外的其他一切特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长期的以经验为依据的历史发展的结果。(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
四.世界模式论
杜林认为:因为被思考的存在、世界概念是统一的,所以现实的存在与概念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样只要精神一学会从存在的同种普遍性去把握存在,彼岸性就没有任何位置了。(康德认为事物的本体和现象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只能认识处于鸿沟此岸的事物的现象,叫做知识的此岸性,而不能认识处于鸿沟彼岸的事物的本体,叫做知识的彼岸性。)
其企图通过认识与存在的同一性去证明任何思维产物的现实性,尽管认识能正确认识存在,但是思维的产物不一定全不都是存在的。
且也不能通过普遍性去把握所有存在,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说,所有实体对象都是存在的,但不能由此具体分析各个实体。
五.自然哲学(时间与空间方面)
杜林认为:时间与空间是有限的,就像序列一样,一个系列之前存在着许许多多无限的序列,而序列本身又可加这一点本身是不可能的
宇宙开端一开始保持绝对不变是不正确的,如果正确那么现今的世界只有依靠另外一推理力(诸如上帝之类的)才有可能实现。
————————————————————————————————————————————————————
一切道德都是当时的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杜林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某一对象的特性,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退出这些特性,以此来研究社会历史领域,此时变成了对象与概念相适应,因此陷入了一种形而上学的状态。
不同时代的平等的需求实质上都是当时经济状况的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求市民阶级的平等,而更早之前的基督教的平等则是由于被压迫者之间的团结,随着僧侣和被压迫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等级制度随之建立起来,随着资产阶级要求平等,工人与农民也行动起来,此时的自由和平等是一时的历史条件下s的产物。
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许多人使用共同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成立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联合体,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部分继续加入社会公共的生产资料,而另外一部分生活产品则在联合体内部分配。
原本存在的资本主义小生产随着资本的日益兼并扩张而逐渐破坏从而演变成社会大生产,产生了现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促进先进生产力运用于生产的同时,贫困、剥削和压迫等问题随着资本的不断地扩张不断变得突出,由此导致资本主义的私人所有制与社会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要反抗,而剥削者将被剥削。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和交换规律的科学,本质上是历史的科学。
原始公社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者抵御入侵而产生的,大农业的产生以阶级对立为基础,而与此同时金属货币的使用加快了流通,是贫富上的对立日益增长,这时的国家也就有了用暴力对付被统治阶级,维持统治阶级的生活条件和统治条件的职能。(公社由于内部产生财产上的差别而解体)
经济科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征兆,并在旧事物内部发现新事物。
分配就其决定性的特点而言,总是某一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以及这个社会的历史前提的必然结果。
现代社会主义必获得胜利的决心,不是基于杜林先生关于正义非正义的理念,而是由客观的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加剧所要求的生产分配方式的变革决定的。
要奴役被压迫者,压迫者必须要有相对应的能够满足被压迫者的生活资料和用于生产的生产资料,这就表明其私有财产必须大于其维持正常生活所需,一部分通过暴力,但是也有许多可以通过贸易等形式。
而在掠夺者可以掠夺他人财物以前,私有财产制度便已经存在,私有财产的产生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杜林认为直接的政治暴力就可以改造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过程,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不是经济状况适应政治状况,相反,而是政治状况适应经济状况,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便表明了这两点。
现代军舰不仅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类似现在大国的航母)
落后的征服者可以短暂破坏掉先进的大批生产力,但是最后依然要适用于更先进的生产方式,被被征服者所同化。
杜林先生认为对人的支配是坏事,对物的支配是好事,这就导致其支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反对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庸俗经济学:一件商品的价值由其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时间价值由这一时间内工人维持自身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概括就是——由工资决定,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常常将资本家收入归结为一种高级的工资。
商品的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价值本身是物化在某个物体中的、社会必要的人类劳动的表现。
劳动本身没有任何价值。
资本家除了收回最初的成本,还需要获得一个增长的货币额,即剩余价值,用欺骗、高买低卖的方法并不能使得资本增殖,只有通过剥削的方式才可行。
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家不是剩余价值的最终占有者,而是第一个占有者,其必须将剩余价值与其它人员例如土地所有者等瓜分这一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可以被分为利润利息等不同的部分,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竞争起主要作用。
关于地租的理论是经济学中当时英国的特有的一个部分,资产阶级社会的三个阶级:地主获得地租、资本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工资。
重农学派三阶级:生产阶级(各种农民被剥削,产生剩余地租)、土地所有者(占有地租)、工商业的不结果实的阶级(生产等于耗费)。
现代一切冲突的萌芽在于社会的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
产业后备军是把工资抑制在资本家需要的低水平的调节器,是工人阶级在自己与资本进行生存斗争中的绊脚石。
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以驾驭生产力。
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被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的停止标志着人类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自然界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社会分工以及其对应形成的社会意识造成了社会生产资料奴役生产者的局面。(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律师成为法律条文的附属等等)
价值概念是商品生产的经济条件的最一般的且最广泛的表现,其包含了货币、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萌芽,是私人产品中包含社会劳动的表现。
宗教的产生源于人们收到各种异己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压制,因而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在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们依旧受到自身的经济关系等多方面的约束,宗教反映的社会基础依旧存在。
由于大工业的发展,儿童与妇女在社会的组织生产领域也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这就为新型的两性关系与家庭关系奠定新的经济基础。
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固然是正确的,但是的话有其弊病,人成为了机器的奴隶且逐渐习惯于单一活动,思维习惯逐渐僵硬化,而新的社会生产应当要求一个人轮岗从事不同的活动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COef7tP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