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冥想这个概念,其实是在上一本《认知觉醒》的书看到的,还有就是偶然之间也听部门的大佬分享过他的休息方式就是找个地方坐禅冥想,这个概念好像很新,但是按我第一感觉,有点类似僧人的打坐,然后脑子里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但是看完书,并不是这样的一个概念,感觉书的核心就一点,就是正念,就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专注训练一件事。 但是这个事情有没有科学依据在书中没有讲太多,官方说法是:如果说正念是你在做任何事情时心在当下、安定在当下的能力,而冥想就是习得这种能力的最佳方法,“头脑空间”就可以理解为它们的结果。那么何为“头脑空间”,书中解释是一种深层的宁静感,一种不可动摇的富足感,无关当时的情绪。有点抽象,自己试着冥想了几次,都差点睡着,没有这种感觉,
感觉书中描述的有点抽象,百度了下冥想的科学依据是这样说的:有研究证明,连续8周练习冥想的正常人,其杏仁核的脑细胞体积明显变小,从而恐惧,压力,焦虑等也大大减缓;其海马体皮层厚度会增加,从而学习能力,记忆,创造力也相应增加。大量的研究表明,这种“头脑练习”能激活脑中不同的功能区域,长期的训练能给人的身心带来积极的改变。 冥想和练瑜伽其实部分理念有点类似,练瑜伽的时候经常也是需要身心合一,专注当下~
但是看完这本书其实给我一个比较大的感触就是,不管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专注力很重要,这不仅仅提现在工作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经常会在吃饭的时候看着电视,刷着手机,聊着天,同时进行很多件事情,但却忘了慢慢去品味饭菜是否美味,是否沉浸在吃东西带来的乐趣;又或者在跑步运动时候,我们还在焦虑想着未完成的工作,一直存在的没有解决的问题,跑了多长的时间等等,而没有单纯只是在享受着跑步带来的感觉,例如身体是否放松,呼吸是否顺畅等,最近因为心情不太好,跑完步都不会觉得很开心,这段时间也有在尝试说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太过于分心,不要去想其他的事情,单纯沉浸在一件事情就好,但是当内心的焦虑急需要去解决缓解的时候,理智就有点对抗不了个人情绪发散了,也是蛮难的。这个是我觉得冥想这件事情比较难的一点,很多文章都让我们要第一时间走入现实解决焦虑本身的问题所在,带着焦虑去冥想,很难不分神。也许是我境界太低了,只适合发散性的胡思乱想,闭上眼睛冥想的时候,思绪很快就随意发散了,拉都拉不回来,这就导致试了几次后,就不想练习了。就如觉醒认知的书中所说,人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是需要正向反馈的,如果老是获取不到,很容易就会放弃。
书中前半部分说的比较抽象,后半部分讲了怎么去练习冥想这个事情,这个可以贴个图记录一下,还有就是关于正念饮食,正念锻炼,正念行走,正念睡眠,正念睡眠这个有点像之前看过的一个快速入睡的方式,就是睡之前去感受一遍全身的每一个部位是否是放松的状态,如果不是,让它放松,而后再关注于自己的呼吸是否顺畅,可以数一下呼气吸气的次数,又或者是从1000数到0这种数羊的方式,感觉还是有一点效果的 ~
一本看了对冥想理念有了模糊了解,但是又不太会去实践的书,可能以后想起来偶尔也会去花十分钟冥想一下~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H2zt8qO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