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3》的结尾,有一段这样的叙述:“理念的目标恰恰是不可量化的。而若目标无法量化,那就意味着你永远无法抵达。你只是在路上不断的去接近这个目标。”
阅读就是一条无法量化的自我精进之路,我只能在路上永远接近目标,却无法抵达。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几乎触目所及的报道,都是关于读书的宣传。无数的人在以各种方式笃定的断言读书的意义。然而,作为一种理念,人类任何一种活动都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是我们愿意赋予这种行为以主观的判断而已。与我而言,阅读只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捷径——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损耗少。
我识字以来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封神榜》。当时单纯的被奇幻的剧情和神秘主义所吸引,今天想来,它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实惠的意义,但是却给与了我一种获得认知的方式,从此我一路猛进,一路高歌,以昂扬的姿态向书山文海中进军。
我阅读的品类十分的庞杂。这不是今天我想谈论的主题。今天我想谈谈我的阅读经历。
我的阅读经历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慕名阶段。
第二阶段是寻梦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实干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理念阶段。
初高中时候的我,特别的虚浮。虽有纯净的理想,但却喜欢追求盛名在外的东西,就像是写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斐次杰拉德。总是以自己无法实现的一种方式去追求浮华的生活,抛弃了生活的质朴。我喜欢大量阅读所谓的名著。只要是众所周知的名著我就会拿来生吞活剥。虽然我并不曾记得自己从中摄取到什么。但是却形成了随时随地沉静阅读的习惯,当然书中很多的人物,他的一些习惯,他那些经历确实对那个时候的我产生了不大不小的影响。现在早已是忘却了。这是我阅读生涯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我的寻梦阶段。这个梦是作家梦。为了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作家,我读了很多自己热衷于模仿的作家的书,尤其是莎士比亚,毛姆,村上春树的作品。我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喜欢热闹的看戏,又喜欢幽深的隐居生活。既喜欢沉浸在多舛的命运之深海,又喜欢冷静克制的旁观。然而读的书越来越多,但却没有因此圆了我的写作梦,大抵是诚意不够,缺少长途跋涉的徒步者的那份坚持。
第三个阶段是实干阶段。我看到很多书友会发出甄别书籍良莠的号召。而我窃以为,书没有什么必要分出良莠高下。阅读者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有谦卑的姿态,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价值。只是阅读者的喜好和需求而拥有了不一样的标签罢了,一部《金瓶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命运。不仅仅是人要选择书,书也要遇到好读者。
读书读到一定程度,你或许就会遇到人生峰回路转的时刻。我便是因读书越来越实干,揭开了心中沉疴,命运因此而颠覆,人生有了转圜。
在几年的阅读实干阶段我学着设计阅读主题,制定阅读计划,管理时间,不管是阅读的量还是阅读的质都有了超凡的飞跃。
第四个阶段是理念阶段。我这一路不断前行、不断追寻,思考着、体验着、感受着、震动着。
我汲取着文明世界留给人类的营养,浏览着智者的精神殿堂。我对阅读的丰富感受让我的人生厚实、让我的心胸若谷,让我的清欢与世界同样精彩。
我以丰盛的人生经历积攒了对阅读世界的敬仰,感谢阅读让我原本贫弱、微渺的人生如此的不凡。
这遍是我不去睡觉而在深夜里留在423的呓语。
阅读——让我不凡。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Hne89NX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