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感
1⃣️轻松来自内心的自由
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在有着两个驱动力:
一个是感受;
一个是理性。
被称为“本我”和“超我”。感受就是本我的驱动力,是用来体验愉悦的。理性就是超我的驱动力,是用来正确决策的
这两个动力同时作用于人的时候,如果方向是一致的,就叫作身脑一致;如果方向不一致,就是身脑分离。
??累是因为内耗,而非外在事多
身心分离的结果就是内耗。当你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内心正在进行着一场恶战,两方势力正在互相残杀。
拖延就是身脑分离的结果,做事情不在状态也是。
如果你体验到了累、压力、迷茫、麻木,你可以去思考一下:此刻,你是否已经身脑分离,你的心是否已经不再自由了?
轻松和创造来自身脑一致
一个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并愿意坚持自己想做的,也能为自己想做的负责,我们就说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很多爱追求梦想的人都活得特别鲜活。因为热爱,所以奋不顾身。有的人省吃俭用,就是为了买到梦想中的钢琴,当他沉浸在自己的演奏中时,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当一个本来学习平平的高中生为了考上梦想中的大学而开始奋发图强时,他的身心和大脑在一起加油,他就有可能创造奇迹,让全校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即使你的身体暂时会累,因为你知道这是自己的选择和坚持,你的内心也是轻松的
??内在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自由的标准是身脑是否一致,思想是否跟身体保持一致
当你在坚持的时候,你是不自由的吗?
坚持就是强迫自己。当你知道你在强迫自己,并且内心并不觉得拧巴的时候,这种强迫就是有意义的,它也是一种自由。
自由从来不以外在的身体在哪里作为判断,而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和你的大脑在一起。
比如说,有的人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里,身体不能外出自由活动。但当他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他就已经是自由的了。有的人会在家里打游戏、写作、做家务等,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就实现了身脑一致,也就体验到了自由。
??常见的不自由表现
1)别人的要求
其实让我们失去自由的从来不是别人的要求,而是我们内心的懦弱。如果别人有要求,我就必须顺从的逻辑
2)别人的嫌弃
自由的一部分,就是敢于面对冲突的勇气。
3)事情太多
生活中的事情是无限多的。一个人只要去选择做事,就能找到无数事做。但如果他开始选择不做事,他就会很轻松。
事情本身不会让人不自由,必须做这些事的想法才会让人不自由。
4)平凡和普通
很多焦虑的人就是如此,他们对闲着不耐受,一旦体验到了自己有空闲时间,就必须用力把自己填满。有的人对自己的平凡不耐受,一旦体验到有落得平凡的可能,就必须用努力来把自己填满。还有的人在体验到自己闲着的时候,便会用“偷懒”评判自己,一旦他们发现自己还有多余的精力,就会要求自己不能偷懒。
5)别人的不开心
对于别人的不开心,你觉得压抑,是因为你丧失了边界感。你无法让他们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你想替他们安抚他们的情绪,可是你的能力和意愿又不够,于是你就开始痛苦了。
其实社交分为滋养型社交和消耗型社交。
6)逃避
逃避是一种虚假的自由。
逃避社交
逃避亲密
逃避工作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真正内心自由的人从来不需要到荒郊野外,而是在红尘之中依然可以保持内心自由。
3,不自由的本质
失去自由的内在逻辑
因为自由是开放性的,是有多重可能性、创造性的,而被迫却是单一、封闭、指令式的。
实现内心自由的方式就是,最大化地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最小化地、理性地去强迫自己。
❤️想要实现身脑一致,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你的感受,让你的理性可以顺从你的感受
如果你在强迫自己照顾谁或强迫自己做事,
你可以问问自己:
➡️我照顾好自己真的不重要吗❓
➡️照顾好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真的不重要吗❓
➡️我真的不配有自己的需求吗❓
—-
本文来自: https://ift.tt/1t2xzVQ
本站仅做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